包立芬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双减”政策下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龙泉市教育局一直在积极谋划,争取将“双减”工作做实做细,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结合龙泉教育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开展人才振兴工程。目前教育局人事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探索教师市管校聘工作路径。对全市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让有能力、有责任心、家长认可的老师能够脱颖而出,让懒散慢的老师能够动起来。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振兴工作的十条政策(试行)》《关于推进教师队伍绩效管理改革的十条意见》《龙泉市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和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二、开展家校协同,培养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从2018年开始,龙泉市教育局、妇联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家家讲堂”,先后选拔、组建了一支20多名志愿讲师和2名志愿工作者组成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家长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开启线下家长能力训练营。同期,还成立了龙泉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断加快家庭教育的工作进程,拓宽家庭教育的普惠范围。各校均成立家长委员会,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所有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访活动、开展一次家庭教育讲座,至少向家长推送2期有关家庭教育内容。落实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共享书房、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资源,拓宽社区学习地图。探索社区共享教育服务。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春泥计划等活动,探索社区共享教育服务。每年暑假期间,组织春泥计划公益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重点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以地方文化为载体,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参观体验等形式,让农村孩子在活动中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从而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教育、健康教育。
三、探寻多途径增强课后服务能力,做好教师后勤保障。根据龙泉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制定的《龙泉市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晚自习服务、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以及为在校学生配套提供的就餐服务等。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采取“基本服务+拓展服务”模式,基本服务包括看护、指导完成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等;拓展服务指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2021年9月起,各学校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校一策”的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此外,教育局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统筹协调,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非学科机构主管部门分工负责,遴选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减轻教师负担。完善学校心理健康软硬件,提升服务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搭建教师心理疏导平台,提升教师幸福感。目前我市各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老师,心理辅导室覆盖率100%。学校心理辅导室不仅服务学生,也服务教师。截至6月22日,各学校借助测评软件、心理健康公益平台、人民医院心理测评等途径,利用SCL-90、PHQ-9、SDS、SAS、贝克抑郁量表等心理问卷测评对全校教职工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老师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我们倡导“心理阳光的老师,方能教出心理阳光孩子”的理念。通过525心理活动、班主任节等活动增进教师幸福感。学校工会定期开展活动,提升教师归属感。通过评选名优教师,提升教师成就感。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与龙泉市教育局联系。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联系人:叶晓珺,联系电话:7127726。
龙泉市教育局
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