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龙泉市农业机械化 种植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生成时间:2022-05-20 10:29:46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种植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龙泉市农业机械化种植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18日



龙泉市农业机械化种植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深化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机械强农”行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农机发〔2021〕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浙政发〔2021〕39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双强行动”,以补齐我市农机化发展短板为重点,以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主要对象,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动种植业农艺与农机装备相融合、数字化与机械化相融合、种植设施建设与装备配置相适应、适度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总体目标

聚焦全省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统筹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粮油和主导产业机械化发展更加协调,农机化和数字化应用更加融合,为全省同类产业、同类区域提供山区高质量发展先行样板。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设施种植业机械化率58%以上。

(三)分项目标

1.粮油产业机械化。围绕补齐粮油全程机械化短板弱项,重点推广无人机飞播、机械化移栽、“插喷同步”控草等技术,加强种植环节的农艺农机融合。优化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稻米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布局。推进水稻生产耕整地、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和烘干等环节的机具选型和配套,建立相应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扩展“水稻-黑木耳”、“水稻-蔬菜”、“水稻-油菜”等轮作模式种植面积。选育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矮秆、株形紧凑、分枝较少、上下成熟期基本一致,以及适应不同播种时期要求的油菜种植品种,推广油菜栽植、收获环节作业机械。到2025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

2.茶产业机械化。以提高茶园中耕、施肥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开展茶园耕作、肥培管理、无人机植保、修剪采摘、连续化加工等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与推广,建设一批茶叶机械化种植、加工示范基地,重点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设备和茶园内机械化运输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开展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茶叶生产、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茶园修剪、大宗茶采摘机械化率达90%以上,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达95%以上,名优茶智能化生产线加工技术基本普及,茶园管理机械化加快推进。

3.食用菌机械化。以突破食用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推动产学研联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重点突破菌棒机械化接种、采摘等薄弱环节,开展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食用菌机械化制棒、液体菌种接种和集约化养菌等实用技术,建立食用菌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化的技术体系。到2025年,培育食用菌机械设备制造龙头企业2家、液体菌种菌包培育中心2家、规模化菌棒集约化加工厂4家、省级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点3家,菌棒生产机械化率达90%以上,显著提高食用菌生产组织化、机械化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4.蔬菜产业机械化。以突破蔬菜生产机械化育苗、移栽等薄弱环节为重点,在探索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引进试验育苗、移栽等机械,完成耕整地、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喷滴灌等机具和设施的选型和配套,建立机械化作业与人工劳动相结合的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并制定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7.水果产业机械化。以提高柑橘、杨梅、葡萄等水果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果园中耕、喷滴灌、病虫害防治以及柑橘、甜桔柚等水果采后分级,杨梅、葡萄贮藏保鲜等环节的作业机具和设施。推广山地果园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深施、果树修剪枝粉碎等实用技术。

8.设施种植业机械化。以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为重点,对设施大棚配套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通风、遮阳、降温保温等设施,推广耕整地、起垄覆膜、基肥撒施、育苗移栽以及食用菌种植的基质处理、灭菌、接种、环控、采摘、运输、冷藏等农机装备,加快气体和温湿度监测、视频监控、设备智能调控的数字化应用。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农机设施配套。围绕“拉长板、补短板、破瓶颈”,以粮油、食用菌、蔬菜、茶叶、水果为重点领域,聚焦耕种、植保、收获、烘干、贮藏、加工等重点环节,围绕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农户购置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快农机产品升级换代,扩大中高端农机产品配比。针对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开展油菜机收、水稻机插、植保统防统治等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提高农机利用率。

(二)深化农艺农机融合。重点围绕粮油以及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农艺农机协作机制,梳理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根据机械作业要求,改进品种选育、农作制度、栽培和养殖模式,形成适应当地生产的农艺农机融合技术和标准体系,推动农机装备与良种、良制、良法有机耦合。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成功模式的引进示范,建成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0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2个。

(三)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耕作田块小变大、陡变平、弯变直以及电力、机耕路、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农田、果园、茶园等标准化建设。合理建设一批机耕道路和农机下田坡道、会车点,做好田间、林间道路维护,改善丘陵山区农业运输和农机下田必要条件。十四五期间,改善1万亩农田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

(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市建设,依托区域产业特点,布局建设为农服务中心4家、农机服务中心7家,打造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农机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保姆式”方向发展。优化冷链物流服务,开展食用菌、蔬菜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开展食用菌、茶叶、果蔬等分级清选深加工基地建设。

(五)推进数字化机械化有机融合。加快5G、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融合应用。加强农机装备信息化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和服务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平台与农机作业有效衔接,加速形成区域特色农机数字化标准体系。到2025年,建设数字农场5个以上。

(六)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完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强化源头管理,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依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推进危及人身安全的农机免费实地检验。深入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政策,加速淘汰老旧高耗能农业机械,有效防控农机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围绕重点农时、重点区域、重点机具,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稳定农机安全形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把深化“机械强农”行动作为系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农业机械化种植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建立起部门引导、主体示范、农户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对照农机化高质量发展量化指标,定期全面客观地评估本地区发展现状与目标任务间的差距。

(二)加大政策扶持。全面向上争取省级财政支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市财政设立“机械强农”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三基地”建设。对列入市(县)级布局规划的为农服务中心、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按相关政策要求优先落实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各乡镇(街道)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细化制定“一乡(镇)一方案”,积极开展农机创新试验、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农机综合服务等工作。

(三)强化人才培育。强化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以及智慧农机操作使用的高技能人才,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每年基层农民培训任务。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健全稳定乡镇农机员队伍,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优化基层农机服务队伍结构。

附件:1.龙泉市农业机械化种植领导小组

2.龙泉市为农服务中心规划布局图

3.龙泉市“十四五”机械强农“三基地”规划布局图

4.种植业全程机械化思维导图


附件1:

龙泉市农业机械化种植领导小组

组  长:季向阳

副组长:潘余海、吴芝龙、叶松生、吴炳炎、金  辉

成  员:陈小俊、李玲珑、林丽君、季立婧、张世法、

何建芬、刘善红、连晓梅、吴建峰、张海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玲珑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吴佳丽、杨帅、包军惠,负责农业机械化种植方案编制,牵头开展方案实施,帮助种植主体和社会服务主体申报机械化项目,以项目实施整体推进各产业机械化水平。


附件2:

龙泉市为农服务中心规划布局图


附件3: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