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龙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 《龙泉市“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龙泉市“肥药两制”改革,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 2022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浙农科发〔2022〕2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浙农字函〔2022〕223号)、《关于下达龙泉市2022年水稻等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实施计划的通知》(龙农字〔2022〕177号)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系统创新思维,把握全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和数字“三农”建设重要契机, 以全市为单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建设,以肥药实名购买和定额施用为切入点,牵引撬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努力打造成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肥药两制”改革示范样板。不断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机制和要素支撑,促进农业增产保供、绿色生态、提质增效,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请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龙泉市财政局
2022 年9月27日
龙泉市“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2022年“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浙农科发〔2022〕2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浙农字函〔2022〕223号)等文件精神,以数字改革为引领,重塑绿色发展治理体系;把握全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和数字“三农”建设重要契机,以全市为单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建设。以减污降碳为重点,全链升级农业生产方式。以肥药实名购买和定额施用为切入点,深化农业投入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牵引撬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努力打造成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肥药两制”改革示范样板。以“双替”行动为抓手,推动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以农业“双强”为驱动,促进绿色发展能力提升,促进农业增产保供、绿色生态、提质增效,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我市实际,因缺补缺,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龙泉市基本情况及“肥药两制”改革基本情况
(一)农业绿色发展基本情况。龙泉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史上曾有“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是国家公园理念萌发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龙泉市以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主平台,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推进全市生态精品农业提质增效。2021年新增高标准农田2.66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48万亩、总产量达7.8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11%;再生稻种植面积占丽水三分之一,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优化7572亩;全市畜禽产量充裕,生猪存栏8.41万头、出栏11.22万头,获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5款红茶获2021“浙茶杯”优质红茶,“龙泉黑木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全面启动,率先全省实现黑木耳液体菌种工厂化规模应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成功承办丽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现场推进会。新增国食健字7个,“灵芝鸡”获省十大药膳,中蜂养殖达3.7万群,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61.22%。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5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增加值17亿元,增长2.8%。
(二)“肥药两制”改革现状。以中央环保督察减肥减药不严不实问题整改为契机,以肥药两制、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对标欧盟·肥药双控”新三年行动,严格开展农药化肥定额制实施,扎实推进肥药两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改革农资店创建任务和试点主体培育任务均完成100%。目前,共有农资经营单位53家,均配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执行农资销售实名制登记制度并通过浙农优品平台完成电子台账生成;完成“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112家;全年推广配方肥0.65万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7万亩,共取土测土318个,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5%,开展土壤综合培肥示范区建设,氮肥利用率为40.05%,开展锌肥科学施用技术试验示范、富锌农产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和多项肥效试验;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6.3万亩,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8个,无化学农药投入示范点2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5万亩,推广绿色防控面积8.7万亩,农药减量达到11吨;本着“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21年度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14.2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9%;废旧农膜回收1387.3吨,回收利用率为95.03%。2021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抽检203批次,市级抽检99批次,合计302批次,3批次不合格(其中有4批次为市场抽检不纳入考核)合格率为99.0%。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农产品质量管控县、乡、村实现三级覆盖。根据龙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龙泉市追溯主体256家,主体数据219条,检测数据46260条,实现农业规模主体食用农产品合格证80%覆盖率,农产品规模主体追溯100%覆盖。
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新增绿色食品8个、2095亩,有机食品9个、面积619亩。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稳步提高。积极推进“两化”试点行动,8家试点场样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其中兽药减量化6个,饲料环保化2个,通过省厅验收5家。扎实推进生猪产业“六化”建设和疫病防控,确保实现生猪存栏8.5万头、年出栏11万头。全市建成有机肥加工厂6家,其中兰巨惠农有机肥厂收集全市2/3规模生猪场产生的猪粪,年产有机肥2万多吨。建成沼气池9925 m³,堆粪池6215.5 m3,沼液池12177.9 m3,雨污分离沟79190 m,铺设管网224045 m,全市共配套种植面积12万亩,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真正的生态养殖得以显现。
此外,积极建立“肥药两制”推广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街道和各科室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时间要求,并明确政策和资金扶持,配合行政执法推动和纳入考核等手段,全力推进“肥药两制”改革进程。
(三)“肥药两制”改革薄弱环节及下步工作重点。
以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试点市和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我市积极推进肥药“双减”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资店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加强指导培训,落实肥药购买实名制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强化“浙农优品”数字应用,电子台账和农资经营更规范,逐步开展5S农资店示范建设。
二是配方肥(按方施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节剂等推广力度不足,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机械开沟施肥等新施肥方式仍需进一步宣传推广。
三是加强示范建设,技术集成推广力量较弱,模式尚未归纳,特色和亮点少,仍需建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进我市肥药两制改革建设。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
按照省厅相关文件要求,紧扣“2+5”重点工程,重点扶持与“浙农优品”应用、低碳生态农场相适配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和技术模式,重点覆盖肥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和“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试点主体,按照“因缺补缺”原则和“一次规划、一年建成”要求。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推进完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程。结合丽水市“5S”农资店创建三年行动方案,开展龙泉市5S农资店创建工作(龙泉市范围内以零售农药、化肥为主的农资经营主体,包括农资批发公司的零售门店),创建工作通过推广应用丽水市地方《农资经营基本规范》标准,全面提升龙泉市农资经营标准化水平。农资购销全部实现信息化实名制,向“刷脸”“扫码”等信息化方式转型升级,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行农资监管云服务功能模块,同时根据《丽水市“5S”农资店创建指导手册》规范要求,对全市农资店的店招、证照公示牌、制度牌、广告宣传展示牌等因地制宜进行规范化改造,助力农资经营“规范化”和“标准化”。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总投入115万元,其中省补资金60万元,丽水市奖补资金23.5万元。农户自筹31.5万元。
表1:“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实施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 | 总投资(万) | 省补资金(万) | 自筹资金(万) |
1 |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 相关乡镇(街道)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全市50家农资店 | 开展龙泉市5S农资店创建,农资经营单位提升改造,安装华数农资监管云服务,配套一体机、摄像头、扫码枪、读卡器等硬件设备。对全市农资店的店招、证照公示牌、制度牌、广告宣传展示牌等因地制宜进行规范化改造。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 | 115 | 60 | 31.5 |
(二)推进低碳生态农场建设工程。积极响应《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低碳生态农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农科发〔2022〕11号)文件精神,推广应用低碳生态技术,基于主体自身优势科学合理搭建生产模型,做好“一场一策”,2022年创建成3家低碳农场。其中种植型2家,畜禽养殖型1家。推广生态高效技术模式,完善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实现投入减量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产地生态化,助力农业绿色转型、乡村生态振兴。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总投入15万元,其中省补资金15万元。
表2:低碳生态农场建设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实施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 | 总投资(万) | 省补资金(万) | 自筹资金(万) |
1 | 低碳农场 | 小梅镇、上垟镇、龙南乡 | 王登辉家庭农场、龙泉市源底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泉市绿享之家家庭农场 | 根据(浙农科发〔2022〕11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广低碳生态技术,基于主体自身优势科学合理搭建生产模型,做好“一场一策”,创建完成3家低碳农场并通过验收。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 | 15 | 15 | 0 |
(三)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推动龙泉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生态绿色农业发展。1.推动龙泉市肥药减量定额示范区建设。推动龙泉市肥药双减,引导推广新型肥料,从源头推动化肥减量,推动我市植保无人机发展,推动农药减量,实现化肥农药定额施用,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防控示范县,在龙泉市主辖区推广水稻等农作物绿色防控,种植显花蜜源植物种植1.2万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绿色防控示范点4个,无化学农药投入示范点2个,采购性诱剂1100余套。3.推动蔬菜水肥一体化及绿色防控示范建设。在龙泉市主要乡镇街道建立山地蔬菜水肥一体化基地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蓄水池、井泵房等基础设施,安装喷滴灌设备,减少因山地灌溉带来的不便,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同时由龙泉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负责在龙泉市山地蔬菜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购黄蓝板3万张、性诱剂2000套、杀虫灯200盏。4.开展果茶园套种绿肥示范建设。推广以草防草和有机替代技术,建立幼龄茶园套种紫云英、大豆示范基地2个,果园套种绿肥示范1个,以点带面,培肥土壤,推动沃土工程。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总投入376.5万元,其中省补资金313.5万元。
表3: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实施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 | 总投资(万) | 省补资金(万) | 自筹资金(万) |
1 | 肥药减量定额示范区建设 | 龙泉市相关乡镇(街道) | 土肥站 | 推动龙泉市肥药双减,引导推广新型肥料,从源头推动化肥减量,推动我市植保无人机发展,推动农药减量。 | 201.5 | 201.5 | 0 |
2 | 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 | 龙泉市相关乡镇(街道) | 土肥站、梅卫平家庭农场等基地 | 推动龙泉市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种植显花蜜源植物种植1.2万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绿色防控示范点4个,无化学农药投入示范点2个,采购性诱剂1100套,争创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县。 | 39 | 39 | 0 |
3 | 蔬菜水肥一体化及绿色防控示范建设 | 龙泉市相关乡镇(街道) | 经作站、龙泉市诚意蔬菜专业合作社等15家 | 在龙泉市主要乡镇建立山地蔬菜水肥一体化基地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蓄水池、井泵房等基础设施,安装喷滴灌设备。 | 100 | 50 | 50 |
经作站 | 在龙泉市山地蔬菜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购黄蓝板3万张、性诱剂2000套、杀虫灯200盏。 | 10 | 10 | 0 | |||
4 | 果茶园肥药减量示范点建设 | 龙泉市相关乡镇(街道) | 龙泉市深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翠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龙泉市安仁景弘家庭农场 | 龙泉市深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幼龄茶园套种紫云英、大豆示范基地250亩,翠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幼龄茶园套种春大豆示范基地50亩。龙泉市安仁景弘家庭农场推广以草防草技术,果园套种绿肥示范面积100亩,推广果园应用有机肥30吨。 | 26 | 13 | 13 |
(四)推进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一是扎实推进畜禽粪污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加大对大型规模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提升工程的资金扶持,突出扶持养殖业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促进养殖场配套设施更齐全,粪污资源化利用更加完善。六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管网铺设4000 m,集粪池150 m3,格栅机一台,固液分离机一台,堆粪间260 m2;东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拟建成猪场沼液池700 m3,完成堆粪池60 m3,管网铺设1200 m,干湿分离机1台。二是试点开展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项目。建设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个,面积40亩;2.购买枝条粉碎机1台、发酵箱1只、发酵辅料及燃料动力费等;3.粉碎李树修剪废弃枝条15吨左右。推动我市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总投入105万元,其中省补资金52.5万元。
表4: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实施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 | 总投资(万) | 省补资金(万) | 自筹资金(万) |
1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 | 上垟镇、城北乡 | 六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 六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管网铺设4000 m,集粪池150 m3,格栅机一台,固液分离机一台,堆粪间260 m2;东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拟建成猪场沼液池700 m3,完成堆粪池60 m3,管网铺设1200 m,干湿分离机1台。 | 100 | 50 | 50 |
2 | 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 | 龙泉市剑池街道曾家村 | 龙泉市刘建伟家庭农场 | 1.建设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个,面积40亩;2.购买枝条粉碎机1台、发酵箱1只、发酵辅料及燃料动力费等;3.粉碎李树修剪废弃枝条15吨左右。 | 5 | 2.5 | 2.5 |
(五)推进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一是推进农田生态化建设、农田水环境末端治理,发挥生态沟渠系统在“氮磷拦截、田园景观、生态修复、洁净排放”等方面的作用。在粮食功能区新建高标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1条,由所在乡镇街道承建,综合利用复合生态浮床技术、渠底生态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形成复合立体氮磷吸附降解体系。新建氮磷拦截沟渠26万元。对已建的5条生态沟渠开展运维,经费3万元,合计29万元。二是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监测。龙泉市青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泉市何金海家庭农场开展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包括尾水池改造建设、污水收集管道安装、尾水检测等提高处理设施覆盖率,规模养殖尾水零直排率达到100%以上,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总投入69万元,其中省补资金49万元。
表5: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实施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 | 总投资(万) | 省补资金(万) | 自筹资金(万) |
1 |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 龙泉市 | 农能办、查田镇人民政府 | 新建农田氮磷拦截沟渠系统一条,总长约1000米,计划11月底前完成验收,新建氮磷拦截沟渠26万元。对已建的5条生态沟渠开展运维,经费3万元,合计29万元。 | 29 | 29 | 0 |
2 |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监测 | 城北乡、屏南镇 | 龙泉市青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泉市何金海家庭农场 | 青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四个400平方米过滤沉淀池,PE管3000米,PVC管1000米,增加尾水检测等其他配套设施;何金海家庭农场建设尾水处理池6座,管道建设2400米、集水井20座及配套设施、尾水检测等,实现养殖场尾水处理。 | 42 | 20 | 22 |
(六)其他。主要包括项目所需宣传培训等费用,计划费用10万元。
三、资金筹措使用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标准等,按照“政府支持、主体实施、市场运作”原则和扶持环节、范围、重点,省与地方联动,依托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县资金支持,协同省土壤健康行动等创建,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统筹整合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确定建设责任主体,倒排计划,按照“一次规划、一年建成”要求,因缺补缺,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建设。
四、长效运行机制建设
(一) 建设绿色政策制度机制
按照“建、管、用”并重要求,持续加大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废弃物回收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创设力度,构建正向有激励、负向有约束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产业健康发展联动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与扶持补贴、评先评优、试点示范、创建认定、品牌推选、信用建设等工作挂钩。出台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浙农码”。
(二)建立生产过程监管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将“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列入重点监督范围,建立试点主体农药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同时,为加强对农药经营、使用的监管,维持农药经营秩序,农业行政执法队结合“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农资打假行动等规范农资经营行为,打击经营假劣农资行为,确保我市农资质量安全。市土肥植保站牵头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
五、预期效益分析
试点县项目建设完成后,农业生产全过程闭环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面源污染防治的举措和成效严实有效,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整体架构基本形成,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一)生态环境效益。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性诱剂、防虫网、避雨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现代技术措施、融合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实行标准化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产地严入严出,农产品平台上可追溯,实现肥药“进销用回”闭环、农产品质量追溯、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等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体系初步完成,树立起山区生态循环农业样本。
(二)社会效益。“肥药两制”改革深入人心,改革试点主体和农资店能够熟悉相关业务知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积极配合推行购买实名制和使用定额制工作;依托省浙农优品平台,能有有效掌握化肥农药经销、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产生、收储、处置情况;以二维码为标识,通过“浙里办”平台对主体进行赋码和验证,实现实名制扫码购买、信息查询、网上办事等功能;以“数字植保”为载体,实现病虫害预警信息、防治信息等的实时通知。
(三)经济效益。推广精细配方肥、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节剂等新型肥料,打造智慧施肥“浙样施”APP,打造“一户一业一方”精准施肥的“浙江模式”,每亩实现节本增效190元,全市可实现节本增收6800万元,实现化肥减量200吨以上,农药减量6吨以上。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组织领导体系,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实施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选配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确保组织到位、力量到位和工作到位。建立项目建设工作例会,采取月度例会、项目闭环销号等措施,促使联络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各乡镇街道把“肥药两制”试点主体培育作为高质量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能够按时保质完成。
(二)加大政策扶持与项目监督管理。由市财政安排资金,重点支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加大对“肥药两制”改革的投入,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综合试点县创建有保障、有力度,整合现有资源,深入开展肥料减量增效、畜禽龚污资源化利用等“五大工程”建设。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资金分配、立项申报、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监督指导,严格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并成立验收组,对项目实施先行验收。
(三)深化技术服务。挑选市相关农技推广体系骨干力量建设“肥药两制”改革主体大轮训,加大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及时引导对项目建设进展和成效的正向宣传,挖掘、提炼有益做法和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宣传。利用自媒体、微信、电视广播等,强化“肥药两制”改革宣传,营造全域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检查指导。对照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的督促检查和评估指导,将“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重点任务纳入全市“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并将有关结果作为对乡镇街道综合考核的依据。
附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简表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表
一 | 项目实施县(市、区) | 丽水市龙泉市 | ||||||||
二 | 项目主管单位(公章) |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 责任人 | 骆驰宇 | 联系电话 | 13587167551 | ||||
三 | 项目建设期限 2022年7月-2023年6月 | |||||||||
建设 内容 | 项目名单 | 建设地点 | 承担单位 | 建设主要内容及时进度安排 | 资金投资计划(万元) | |||||
总投资 | 其中:省补资金 | |||||||||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程 |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 相关乡镇(街道) |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全市农资店 | 开展龙泉市“5S”农资店创建和农资经营提升改造,安装华数农资监管云服务,配套一体机、摄像头、扫码枪、读卡器等硬件设备。对全市农资店的店招、证照公示牌、制度牌、广告宣传展示牌等因地制宜进行规范化改造。预计2022.12月完成 | 115 | 60 | ||||
低碳农场 | 低碳农场 | 小梅镇、上垟镇、龙南乡 | 王登辉家庭农场、龙泉市源底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泉市绿享之家家庭农场 | 根据(浙农科发〔2022〕11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广低碳生态技术,基于主体自身优势科学合理搭建生产模型,做好“一场一策”,创建完成3家低碳农场并通过验收。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 | 15 | 15 | ||||
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 | 肥药减量定额示范区建设 | 龙泉市 | 土肥站 | 推动龙泉市肥药双减,引导推广新型肥料,从源头推动化肥减量,推动我市植保无人机发展,推动农药减量。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 | 201.5 | 201.5 | ||||
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 | 龙泉市 | 土肥站、梅卫平家庭农场等基地 | 推动龙泉市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推广显花蜜源植物种植1.2万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绿色防控示范点4个,无化学农药投入示范点2个,采购性诱剂1100余套,争创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县,项目预计2023.6月完成。 | 39 | 39 | |||||
蔬菜水肥一体化及绿色防控示范建设 | 龙泉市 | 经作站、龙泉市叶小放家庭农场等15家 | 在龙泉市主要乡镇建立山地蔬菜水肥一体化基地示范基地500亩,建设蓄水池、井泵房等基础设施,安装喷滴灌设备。项目预计2023.6月完成 | 100 | 50 | |||||
经作站 | 在龙泉市山地蔬菜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购黄蓝板3万张、性诱剂2000套、杀虫灯200盏。 | 10 | 10 | |||||||
果茶园肥药减量示范点建设 | 竹垟乡、八都镇、安仁镇 | 龙泉市深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翠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龙泉市安仁景弘家庭农场 | 龙泉市深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幼龄茶园套种紫云英、大豆示范基地250亩,翠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幼龄茶园套种春大豆示范基地50亩。龙泉市安仁景弘家庭农场推广以草防草技术,果园套种绿肥示范面积100亩,推广果园应用有机肥30吨。 | 26 | 13 | |||||
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工程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 | 上垟镇、城北乡 | 六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 六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管网铺设4000 m,集粪池150 m3,格栅机一台,固液分离机一台,堆粪间260 m2;东书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拟建成猪场沼液池700m3,完成堆粪池60 m3,管网铺设1200 m,干湿分离机1台。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 | 100 | 50 | ||||
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 | 龙泉市剑池街道曾家村 | 龙泉市刘建伟家庭农场 | 1.建设李树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个,面积40亩;2.购买枝条粉碎机1台、发酵箱1只、发酵辅料及燃料动力费等;3.粉碎李树修剪废弃枝条15吨左右。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 | 5 | 2.5 | |||||
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 |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 龙泉市 | 农能办、查田镇人民政府 | 新建农田氮磷拦截沟渠系统一条,总长约1000米,计划11月底前完成验收,新建氮磷拦截沟渠26万元。对已建的4条生态沟渠开展运维,经费3万元,合计29万元。项目预计2022.12月完成 | 29 | 29 | ||||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监测 | 城北乡、屏南镇 | 龙泉市青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龙泉市何金海家庭农场 | 青山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四个400平方米过滤沉淀池,PE管3000米,PVC管1000米,增加尾水检测等配套设施;何金海家庭农场建设尾水处理池6座,管道建设2400米、集水井20座及配套设施、尾水检测等,实现养殖场尾水处理。项目预计2023.06月完成 | 42 | 20 | |||||
其他 | 包括宣传培训等费用。 | 10 | 10 | |||||||
四 | 资金来源 | 总投资:692.5万元 省补资金:500万元 市级财政:21.5万元承担单位自筹:171万元 | ||||||||
五 | 长效运行建设及保障 | 按照“建、管、用”并重要求,持续加大在投入品减量、农产品提质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创设力度,构建正向有激励、负向有约束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与产业健康发展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通过“5S”农资店改造创建,提升农资经营主体规范性和标准化经营水平。将“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列入重点监督范围,建立试点主体农药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试点推广废弃枝条资源化利用、以草防草绿肥套种等新型模式,实现生态循环性农业。 | ||||||||
六 | 预期效益分析 | 建成“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每亩实现节本增效190元,全市每年可实现节本增收6800万元以上,融合集成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农作物实际产量损失低于3%,以点带面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