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小吴正在刷微博,突然收到一条私信,点开看到一个陌生的用户发消息给她。信息显示,小吴已成为幸运用户,如果在对方店里消费一次,就能参与高额礼品抽奖。 
“运气真不错,我也有中奖的这一天。”小吴兴致勃勃点开店铺,看到网店内有琳琅满目的大牌化妆品,且价格低廉,她颇为心动,便购买了两支口红。转账付款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用微信扫码抽奖,小吴一扫显示抽中了两部苹果最新款手机。她觉得:“一部苹果手机市场价起码要五六千元,难得有幸运女神垂青,这次机会要好好把握了。” 小吴激动地把中奖截图发给对方,对方称要缴纳12%的个人所得税到指定账户,便可兑奖。面对大奖的诱惑,小吴不假思索便同意了,向对方提供的账户直接转账2千余元。之后,小吴按要求添加兑奖客服的QQ号,客服“贴心地”提出如果不需要手机的话可以直接折现。一听这话,小吴觉得自己的确用不了这么多手机,不如折现赚上一笔,于是根据客服指示下载并注册了“网易会议”APP,输入对方发来的“会议码”进入网络会议室,对方通过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引导小吴用支付宝扫描收款二维码。小吴殊不知,对方悄悄盗刷了其支付宝花呗3万余元。 随后,对方又推送来两个“客服”QQ号,还想引导小吴继续操作刷花呗的时候,她感觉不太对劲联系对方退钱,但对方再无答复。小吴察觉被骗报案,此时小吴共计损失4万余元。 警方提醒:不轻信不转账骗子就无法得逞 “骗子花样百出,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骗你转账打款。” 诸多诈骗案中,不法分子玩的就是“心理战”。“一些没有防备心的人,有时出于对钱财的渴望,有时出于对熟人的关心,有时出于对公检法的敬畏……”,不法分子瞄准人们的各种心理,精准实施话术诈骗,骗子手上总有一种剧本为受害人“量身定制”。 为避免落入陷阱,大家切勿轻信中奖信息,不要下载陌生软件,或是点击陌生链接。天上不会掉馅饼,时刻谨记守财之道,保卫自己的正当利益。此外,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提供银行卡账户及短信验证码,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汇款。如不幸被骗,应立即收集证据,并拨打110报警或是反诈热线96110及时止损。“关键还是靠自己提高防备之心,谨防被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