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首页 工作动态 基层工作 法治宣传 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 公证服务
当前位置:  
【以案释法】新的诈骗方式出现了!
来源:龙泉县   编辑:   时间:2021-08-27 09:36:04 点击数:

近日,又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现了!

7月29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了一起发生在沈阳的诈骗案例,民警表示,这是最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骗子是先冒充社保局,随后再冒充公检法,其实就是老套的骗术加了一件新外衣。

案情回顾

“您好,这里是沈阳市社保局,您涉嫌骗取医保,请于12点前,到沈阳市社保服务中心接受调查!”“啊,不会吧?我没有啊,我现在赶不过去啊!”近日,一些群众接到“社保局”工作人员电话,对方一字不差地说出当事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并声称当事人骗取医保或社保资金,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正在立案侦查。

6月7日上午,李女士就接到了一个这样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沈阳市社保局工作人员,说李女士违规领取医保,骗取了国家医疗补助15000多元,必须马上赔付,否则将会受到处罚,要求李女士12时前到指定地点处理。由于时间太紧,李女士表示无法前往,对方称可以将电话转接给公安机关。于是,操着一口“南方腔”普通话的“公安民警”与李女士取得了联系,告诉她需要通过视频制作笔录,让她下载了某视频通讯App,并说可以加速办案,但是这件事需要领导处理,此时李女士已经深信不疑。随后,所谓的“大队长”登场了,并和李女士进行了通话。

“大队长”给李女士发来一个链接,她点进去一看,是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发出的印有自己照片的“通缉令”,她慌慌张张地按照对方的指示,在网站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达到目的后,“大队长”就挂断了电话。

最后,

李女士收到了银行的扣款通知,

一万多元钱就这样被骗走了。 

 

牢记这些套路

小保温馨提醒:公检法人员是不会通过远程程序查案、传递逮捕令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有以下几个套路:

步骤一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以银行、社保、通讯部门工作人员身份出场,以当事人涉嫌信用卡诈骗、贩毒、洗钱、保险诈骗、拖欠话费等事由,引发当事人的恐慌情绪。随后,以协助公安机关调查的理由,将当事人电话“转接”公安机关,假警察语气严厉,控制当事人的意志,使当事人因急于证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损失,而答应配合其所谓的“调查”。

 


步骤二


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诈骗分子会向当事人发送伪造的“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进一步诱发当事人的恐慌心理。

 


步骤三


诈骗分子向当事人提出证明“清白”的唯一方法是配合公安机关资金调查,将钱款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清查账户”,或在钓鱼网页输入银行账户的全部信息

牢记三点

1.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下载App和提现转账。

2.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微信、QQ、传真、邮寄等方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3.个人信息要保护好,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U盾等信息,一定不能透露给任何陌生人,也不要在不明网站留下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