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监督法》规定,现将龙泉市2021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1-6月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执行情况。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10.00亿元,1-6月执行数为6.76亿元,完成预算的67.6%,快于序时进度17.6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 5.53亿元,完成预算的67.4%,增长35.8%;非税收入1.23亿元,完成预算的68.6%,下降3.0%。
税收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地方部分2.23亿元,完成预算的58.9%,增长19.4%;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0.72亿元,完成预算的70.5%,增长11.0%;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0.20亿元,完成预算的45.7%,下降21.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入库较多;城市维护建设税0.30亿元,完成预算的61.3%,增长28.2%;资源税0.07亿元,完成预算的80.5%,增长96.0%;房产税0.10亿元,完成预算的56.4%,增长52.2%;土地增值税0.80亿元,完成预算的135.1%,增长205.4%,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预征率调整;车船税0.08亿元,完成预算的51.4%,增长8.4%;契税及耕地占用税0.86亿元,完成预算的69.5%,增长45.5%;印花税0.07亿元,完成预算的57.8%,增长144.6%。
支出执行情况。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为47.00亿元,1-6月执行数为26.47亿元,完成预算的56.3%,增长1.9%,剔除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因素,可比增长9.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教育4.83亿元,完成预算的65.4%,增长6.2%;科学技术0.53亿元,完成预算的49.1%,增长46.6%,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经济发展专项支出有所增加;文化体育与传媒0.72亿元,完成预算的50.3%,增长36.2%;卫生健康3.61亿元,完成预算的64.0%,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4.64亿元,完成预算的66.1%,增长28.6%;农林水事务3.05亿元,完成预算的36.2%,下降24.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水利项目核算方式调整;城乡社区0.79亿元,完成预算的47.5%,下降72.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新增一般债券一次性因素影响。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数为30.35亿元,1-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7.96亿元,完成预算的26.2%,下降22.4%。其中:土地性收入7.79亿元,完成预算的26.0%,下降23.2%。202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数为21.34亿元,1-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12.24亿元,完成预算的57.4%,下降39.0%,剔除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因素,下降23.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融资作用,财政资金直接投入政府性投资项目等有所减少。其中:土地性收入安排支出11.84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性投资项目、房屋和土地征收、被征地农民转保政府配套资金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205万元,1-6月执行数为50万元,完成预算的24.4%;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205万元,1-6月执行数为50万元,完成预算的24.4%。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10.57亿元,1-6月执行数为6.21亿元,完成预算的58.8%,增长9.9%。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保险费收入1.96亿元,完成预算的38.4%,增长13.5%;财政补贴收入4.17亿元,完成预算的78.6%,增长20.2%。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为10.47亿元,1-6月执行数为5.15亿元,完成预算的49.1%,增长16.1%。主要项目完成情况: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80亿元,完成预算的47.0%,增长18.3%。
(五)政府性债务执行情况
2020年底,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8.9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8.33亿元,专项债务30.62亿元。2021年1-6月,争取新增债券额度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亿元,专项债券3亿元,目前已发行一般债券1亿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公路建设、市政基础建设、文化领域等公益性资本支出,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的政府性投资项目。截止到2021年6月底,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9.9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9.33亿元,专项债务30.62亿元。
二、1-6月预算执行效果
(一)以系统化思维抓增收节支,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坚持“大财政”理念谋收入,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建立财政稳运行工作专班。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细化收入目标任务,注重部门间沟通协作,抓牢税收、土地性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重点收入主动权,制定组织收入预案,定期研判收入形势,强化收入调控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组织收入新机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连续6个月列丽水前三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7%,在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保持财政运行稳健态势。
二是向上争资取得新成绩。坚持把争资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充分发挥“匠心铸城、实干复兴”跨越追赶活动载体作用,优化争资工作考核办法,梳理争资方向,实行清单化管理、动态化跟踪、常态化比拼,每月统计梳理,每月排名通报,每月集中点评,凝聚全市力量,争资额度再创新高。截至6月底,争取竞争性转移支付资金8.0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1.6%,增长5.8%。同时,积极争取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浙西南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等重大财政政策,努力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厉行节约体现新力度。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等系列要求,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2021年预算安排中,除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民生类刚性支出、上级要求的重点考核支出、政策兑现类支出外,原则上不予新增项目支出,新增项目资金不允许用于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年初一般性支出按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压减支出1130万元。“三公”经费支出全年预算按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1-6月“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3.6%,着力推进政府过紧日子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精准化投入促统筹发展,财政保障提质增效。
一是民生支出服务“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公共财政属性,聚焦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1-6月民生支出达19.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4%,可比增长9.1%。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全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村事业,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提升;重点助力学有所教,大力推进第五中学新建、江滨北岸小区配套幼儿园提升等民生工程;重点助力病有所医,全力保障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建设等卫生项目;重点助力民有所享,积极支持诗路文化带、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千年海丝·梦幻青瓷体验馆”、红色革命旧址等文旅事业;重点助力弱有所助,持续落实就业补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社保政策。全力保障省、市、县、乡四级民生实事项目,助推民生实事“办得了、办得好”,使财政“账单”彰显民生温度。
二是重点支出保障“强”。牢固树立 “财为政服务”的理念,集中财力办大事。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整合财力重点保障龙泉复兴“1369”战略行动中的政府投资项目,使资金流与业务流、决策流、信息流相匹配、相协调。深入实施名城提质“1139”工程,重点保障龙泉市站前区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期)、老旧小区改造、留槎洲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路网改造、排污整治等项目建设,支持未来社区·水南区块、城东综合体、城市文化客厅、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核心区块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网,保障322国道(53省道)龙泉安仁至西街段改建、322国道龙泉八都至上垟段改建工程、龙泉市县道村沈线公路(梧桐口至武溪)提升改造等工程;全力推进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加大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主入口及配套设施建设、瓯江绿道工程等项目投入。积极落实一揽子财政扶企助企政策,兑现生态工业、旅游业、剑瓷业、金融业、建筑业、电子商务等各类产业扶持及惠企资金1.39亿元。持续深化产业基金运用,搭建文旅投资基金全面助力重点企业招引。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成立丽水市融担公司龙泉分公司,切实帮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题,截至6月底,累计承保项目59个,累计融资担保金额1.41亿元。
三是直达资金执行“快”。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直达资金政策,建立直达资金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合作,提前谋划项目落地,畅通资金分配使用管理链条,7日内完成资金分配,紧密跟踪资金分配下达、支出使用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保障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受益人账户,变“大水灌溉”为“精准滴灌”,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及时发挥重大政策的惠企利民成效,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中央下达我市直达资金3.59亿元,已支付3.13亿元,执行进度为8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列丽水各县(市、区)前三位。
(三)以科学化导向推财政改革,体制机制全面优化。
一是财政体制迭代升级。实施乡镇财政强基固本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财政体制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出台《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实施意见》,积极构建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全面强化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防范化解乡镇财政管理风险,切实增强乡镇发展内生动力。充分总结上轮体制的运行经验,遵循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划分收支范围,进一步优化激励奖补模式,拟定新一轮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促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
二是绩效管理由点及面。积极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按照“系统构建、重点突破、精准施策、整体智治”的理念,出台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意见,实行绩效与预算一体化管理。在预算编制中强化执行结果、评价结果运用,制定预算执行率运用办法,对于2020年执行率低、绩效评价结果差的52个项目,2021年预算安排予以削减或取消。组织部门单位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大力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加快构建具有龙泉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是债务管理攻坚克难。完善政府债券工作机制,推进政府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做大做足债务空间,积极谋划债券项目,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发行项目储备、审核遴选工作,深入研究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新增债券额度7亿元。贯彻落实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防范风险的有关政策要求,将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增强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的针对性,三年化债成果顺利通过省财政厅隐性核查小组审核。
(四)以数字化转型求核心突破,财政管理再迈新程。
一是项目库管理升级。继续推行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遵循“未制定管理办法、未纳入项目库,一律不得分配”的原则,推进专项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全力打造“龙财通”财政专项资金云平台,集聚项目实施类财政专项政策、资金、项目进行全部门管理,以场景化多业务协同为重点,搭建从项目政策发布到绩效管理全流程业务线条,实行项目资金闭环式管理,促进数字化财政专项资金整体智治。
二是一体化改革升级。按照“多跨集成、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总原则,构建“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推进集编制、执行、核算、分析为一体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形成顺向逐级控制和逆向实时反馈的完整闭环管理,为完善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以项目为依托,积极打造全流程政府投资财政管理平台,对基建项目资金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化”。
三是电子化应用升级。大力推进“龙智汇”出行公务出差报销全流程系统开发建设,推行公务人员出行线上审批、酒店预约、补贴报销等一站式办理,提升政府办公效能,防范财务支出风险。持续深化政府非税收入和电子票据改革,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推广应用工作,强化对部门单位的指导监督,保证纸质票据转化电子票据时顺利衔接。目前已实现全市用票单位(除基层医疗机构外)电子票据开通率100%,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研判
上半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重点项目投资有力推进,预算执行效果总体良好。但是,疫情影响仍将持续存在,宏观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仍在叠加,财政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从收入来看,增收空间十分有限。上半年,虽然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良好态势,但我市收入盘子小,地方财政收入对财力的贡献有限。随着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持续实施,财政增收空间将被持续压缩,“吃饭型”财政的面貌短期难以改变,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高度依赖上级转移支付。短期内,土地性收入仍旧是地方财力的主要来源,成为决定年度预算平衡的关键因素。2021年,受耕地占补指标调剂政策的影响,土地性收入增收困难,全年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支出来看,支出刚性不断增强。一方面,工资运转类、民生类、惠企类支出刚性趋强。既要继续加力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扶企助企的力度;也要落实好“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财力需要,坚决守牢“三保”底线;更要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兜底支出,尤其是企业养老保险全市统筹改革后,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地方政府未来年均负担4.9亿元,极大加剧地方财政的支出负担。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压力大。在“龙泉复兴”征程中,在系统实施龙泉复兴“1369”战略行动过程中,大项目、大建设、大发展势在必行,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短板的需求将更加集中,补齐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短板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特征将更加明显,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待持续向纵深推进。
四、下一步预算执行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人代会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凝聚“龙泉复兴”行动伟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致力让“好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一)进一步夯实财源建设,做足开源文章。
坚持培育和涵养绿色生态财源,严格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充分发挥“匠心铸城、实干复兴”跨越追赶活动的载体作用,以“大财政”的视野谋划财政收入,抓牢税收收入、土地性收入等重点收入来源,强化部门协作,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逆势而上做大本级收入。持续加大向上争资力度,发挥部门合力,抢抓共同富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创新平台等政策机遇,科学谋划,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升国资融资成效,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保障压力。
(二)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做优保障文章。
坚持落实“财为政服务”理念,以龙泉复兴“1369”战略为引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保障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支持教育、卫生、社保、科技、文化、三农等民生事业的持续改善。积极筹措和整合资金,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财力支持疫情防控、市场纾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供给、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精打细算,严格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日常公用经费及“三公”经费,并视年中执行及结余情况加大压减力度。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改革,做深创新文章。
继续坚持“投入+贡献”的绩效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运用,发挥项目库的基础支撑作用,继续统筹整合省以上转移支付资金,不断提升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效率。构建“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财政专项资金云平台和公务出差报销全流程系统运用,使数字赋能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市乡协同乡镇财政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4+1”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大走访 办实事”活动,按照“业务全指导、服务全流程、监督全方位”的要求,主动下沉基层,强服务、解难题、树形象。优化出台新一轮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持续激发乡镇、经济开发区生财理财积极性。完善修订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办法和政府投资价款结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提升资金绩效,做细管理文章。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引导约束。组织单位开展绩效自评,进一步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管理,提升预算管理精确化、科学化水平,通过精编预算、执行通报、结果运用等综合措施,逐步破解预算执行滞后的难题。健全直达资金工作机制,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五)进一步化解风险隐患,做实防范文章。
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强化三保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库款保障,坚决守牢“三保”底线。做好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健全“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机制,促使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防控新增隐性债务风险。积极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及时关注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最新动态,提早谋划最有利举措,将风险和地方财力负担降到最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财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