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年政府绩效目标执行情况

索引号:331181000000/2021-43306   生成时间:2021-05-25 09:05:47 发布机构:龙泉县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扎实开展产业培育大比拼、项目建设大比武活动,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速度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0.7:36.5:5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增长10.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39元、23459元,分别增长9.1%、10.4%;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降耗任务。财政绩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系全省唯一;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排名第二,连续四年列入第一档次;在丽水九县(市、区)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一)狠抓绿色发展,生态经济更趋高质量。汽车空调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跃居丽水首位。

企业服务持续深化。高效落实上级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出台实施生态产业、外贸、招商、科技、金融、总部经济等系列新政,深入开展“稳企业、增动能、强信心”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6.5亿元,其中减免税费5.1亿元,应急转贷16.9亿元,全面完成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各类企业难题办结率达91%、满意度达97%。出台实施促进制造业信贷投放政策,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1.2%,不良贷款率为1.08%。新拓展工业用地747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800亩,新建成标准厂房15.4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小微园9个,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新增亿元企业4家、上规企业18家、“个转企”77家。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产业升级高效推进。深入实施生态工业大比拼活动,大力开展“五个一百”精准服务企业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6.9%、76.5%,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2.8%、20.9%。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94家,汽车空调、竹木加工、健康食品加工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8.4%、4.9%、16.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9.7%、12.6%、23.0%。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跃居丽水第一,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8%,经济开发区(芳野小微园)成为全省数字化试点园区,国镜药业、三田压缩机入选全省第五批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生产性外贸企业出口增长13%,郑氏刀剑被认定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新增上规上限企业23家。

项目比武扎实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幅位居丽水首位,交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0.1%、20.4%、48.7%、44.0%。两次举办项目谋划大比武,谋划推出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全面完成省市县长工程,省、丽水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34.3%和133.7%。引进大项目12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7.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和137.5%。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1450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的龙商鞋产业链回归工程等35个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5.1亿元、用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的三田产业园一期工程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分别完成年度开(竣)工项目任务量的140%和186%。完成土地征收1524亩、房屋征收12.9万平方米。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7亿元,化解政府各类债务11.4亿元,竞争性分配资金增长15.8%,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优秀县。

创新动能不断积聚。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大比拼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增长9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公共平台提升式”建设模式成为全省七大典型之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挂牌成立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大学龙泉科创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浙江大学龙泉办学80周年纪念活动。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众创空间2家、企业研发机构3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2项。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416名,获评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二)狠抓特色彰显,文旅产业更具竞争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双双入选全省首批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旅游总收入增长25.7%。

文旅平台加速打造。中国青瓷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优秀等次,入选全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培育名单。龙泉宝剑小镇一期投资合同正式签订,宝剑大师园开工建设。《丽水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出台,源口窑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瓷创意小微企业园、宝剑小微企业孵化园投入使用,青瓷创业园(工业地产)主体工程结顶,创新工坊开工建设。剑池街道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主题小镇,住龙镇、宝溪乡获评省级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

文旅产业提速发展。新增剑瓷行业“浙江老字号”企业4家、“个转企”52家、上规上限企业12家,剑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税收分别增长20.7%和21.3%,剑瓷出口逆势增长186.2%。成功举办龙泉日用青瓷杭州品鉴会,投入运营龙泉青瓷商城平台,申请注册“天下龙泉”全类别商标和“龙泉宝剑行业协会”集体商标,剑瓷电商销售额增长31.2%,青瓷商城平台销售额突破1.3亿元。龙泉青瓷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故宫龙泉日历》首次出版发行,青瓷文创产品进驻故宫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成功“摘筹”,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集中开展剑瓷科技攻关,青瓷易碎过重、隔热性能差等难题破解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宝剑)司法服务和保障中心,组织实施刀剑行业专项联合整治和“破与立”集中碎瓷行动。

文旅惠民全速升级。高规格举办第二届世界青瓷大会·第十一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天下龙泉”实景演出、“龙泉论剑”传统武术大赛首度精彩亮相,南海Ⅰ号、四川遂宁龙泉青瓷珍品首次回家展览。龙泉青瓷走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东土公司成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首批特许生产企业。成功举办“相约龙泉山·奔向最高峰”名家采风创作、环浙骑游·瓯江山水诗路龙泉总决赛、“天籁之音·长三角音乐会”等文体活动,龙泉披云线获评最美骑游线路。建成开放章溢纪念馆,投入使用城市书房3个,新增中国传统村落12个。

(三)狠抓城乡融合,最美花园更富代表性。创成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和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

城市复兴加快实施。龙泉火车站初现雏形,站前广场开工建设,连接市区的剑川大道隧道成功贯通。城东新城加速开发,总投资50亿元、用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城东综合体开工建设,绕城东线建设有序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稳步实施,建成开放龙渊公园,完成九姑山叠嶂楼主体工程建设。江滨南岸南秦原国镜药业周边区块、七星井区块土地和房屋征收签约率达100%。建成绿道197公里,城区两岸江滨绿道、宏山休闲绿道入选第一届“丽水最美绿道”,瓯江两岸美丽夜景广受好评。启动全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创成园林式居住区1个、优质综合公园1个、街容示范街1条。

乡村振兴高标推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9%,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和全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兰巨乡创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屏南镇、小梅镇、竹垟乡、兰巨乡获评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投入运行农产品“供销e城”运营中心和丽水山耕公用品牌龙泉服务中心,“丽水山耕”农产品营销额突破9亿元,“丽水山居”营业总收入增长32.7%,被列入全省政采云平台农业(扶贫)馆建设试点县。“龙泉红”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高质量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八都、查田、锦溪、龙南等8个乡镇街道(整治点)获评省级样板乡镇。新增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森林康养小镇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1条、避暑气候胜地3处。八都镇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住龙镇入选全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宝溪乡溪头村被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住龙镇西井村成为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山水茶瓷”休闲养生度假线路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超额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年度目标任务,创新发行“农房贷”“乡贤贷”,新增“三权”抵押贷款7790万元。新组建油茶、竹笋两大产业农合联,有效助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建成省级善治村27个、民主法治村4个,宝溪乡溪头村村域治理模式成为省级样板,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美育村试点。

生态保护高效落实。凤阳山——百山祖区块被纳入我省国家公园“一园两区”框架,进入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序列。全年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100%,成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水质达标率“三个100%”,在丽水率先三夺治水“大禹鼎”,农村污水分类治理工作成为全国典型。龙泉溪、岩樟溪、八都溪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小梅镇黄南田园、塔石街道李山头梦幻田园获评省级最美田园。率先成立全省首个生态保护联络站,浙江龙泉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成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全省样板,获评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成绩突出市,创成“污水零直排”乡镇1个、生活小区3个,省级高标准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美丽示范园区。静脉产业项目——垃圾资源协同化处理工程完工并试点火。

(四)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格局更显立体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实现率、群众满意率均居丽水前列;成功在北京故宫、省博物馆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

综合改革日趋深入。率先开展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社会治理”各项晾晒指标持续领跑丽水。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90天”,正式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地率达100%。全面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乡镇创建,挂牌成立西街街道、兰巨乡“两山”生态发展公司,“国镜药业”模式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全国首创公益林数字化转型管理模式,获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县、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和全省公益林建设成绩突出集体。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户外广告经营权市场化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投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国资公司实现市场化转型。党政机构改革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速推进。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天下龙泉”APP上线运行。

开放合作日趋多元。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龙泉青瓷走进美国波士顿、俄罗斯莫斯科、韩国首尔等“八国九城”。与上海宝山区、奉贤区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开工建设总投资近8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萧山——龙泉科创园,完成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秀洲——龙泉山海协作产业园主体工程建设。成功举办“国之重器·龙泉官窑”专题展,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的龙泉窑考古学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龙泉·昭化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50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考核获评最高等次。

立体交通日趋完善。衢宁铁路龙泉段政策处理全面完成,沿线隧道、桥梁全部贯通。温武吉铁路启动项目预可研,一类通用机场进入选址可研方案预审阶段。322国道八都至上垟段改建工程、安仁至西街段改建工程和住溪至上垟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00%、100%和251%,村沈线提升改造一期工程、赵麻淤至下堡公路改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百日大会战,创新推行城市智慧停车,新投入使用停车场1个、停车位215个。

(五)狠抓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5%,省市县三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丽水第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推行村企结对、物业经营、飞地经济模式,全面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大力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实现搬迁1973户8006人,基本建成上凉亭安置小区二期、八都玉园小区。圆满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减少46.9%。全力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竹垟乡获评全国民族进步模范集体。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1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8%。成功举办“奇思妙想·创赢龙泉”就业创业大赛。

群众幸福感持续跃升。高考总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361人,创成全省示范性学习型城市。中职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青瓷工艺专业入选全省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育试点。投入3300余万元,全面完成“蛋奶”和“空调进教室”工程。龙泉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住龙红色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组建医共体2家,医共体建设考核丽水第一,县域就诊率同比增长1.88%,是丽水唯一增长的县(市)。市人民医院被授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成为温州医科大学实习医院。萧山中医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总投资2.8亿元的中医院迁建项目开工。住龙镇、城北乡、道太乡、竹垟乡创成国家卫生乡镇。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3%和97.7%,成功与上海实现异地门诊医保实时结算。全面完成临时救助改革试点。

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连续15年获评省级平安县(市、区),勇夺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创成全省法治工作示范县。投入使用“雪亮工程”,推广应用“一体化办案”系统,挂牌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省农村危房治理改造绩效评价优秀市,创成“基本无违建市”,有效破解“五个山庄”违建别墅、原欧亚龙公司、原巨泰公司等历史遗留问题。全方位构建应急指挥体系,成功应对“利奇马”超强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成省食品安全市,新增省级放心农贸市场1家。成功破获“1·16”百亿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和“709”特大非法经营案,“3·16”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入选全省“扫黄打非”十大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成立残疾人评定中心,住龙镇入选全国无障碍示范小镇创建名单。不断深化双拥共建,率先在丽水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台、科协、移民、气象、工商联、文联、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慈善、红十字、外事、社会科学等工作持续加强。

与此同时,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运行更加高效。扎实推进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政府自身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高效执行政府学习会、政府常务会、市长碰头会、市长办公会“四会”制度,持续提升政府及组成部门行政效能。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获评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优秀县。坚决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精简各类发文39%、会议36%。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71件、政协委员提案106件。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三公”经费支出保持零增长。机关食堂正式投入使用。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