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自然村的水表安装进度缓慢,损失的都是村集体的资金,建议尽快落实。”近日,在兰巨乡南山村月度村两委会议上,村级监察联络站站长邹少林对村级管理提出了建议。
年初,张山自然村自引水源受到上游水稻种植的影响无法继续饮用,村两委商议决定,将村里的公用水表供村民临时使用,水费由村集体支付,并联系水务部门为所有村民接入自来水供水管网。由于部分村民对安装自来水分表到户意愿不强,工作进度缓慢,水费支出成了村集体一个“包袱”。
在邹少林提出监督建议后,村两委加强了工作力度,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思想工作。目前,张山自然村47户水表安装到位,接入供水管网,村民都喝上了放心水。“群众利益无小事,身为村级监察员,更要把集体利益当作我们自己的利益一样维护。”邹少林说。
村级监察联络站不仅是社情民意的“收纳站”、小微权力的“监督站”,更是基层矛盾的“解决站”。在兰巨乡,像邹少林这样的监察联络员有54人,他们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乡纪委、监察办,行走在田间地头,为社情民意反映和政策法规宣传搭起桥梁。
2013年,由于桐山村中心路建设需要,征用了农户李伟清的房屋宅基地。到2020年,李伟清的宅基地仍未落实,多年来一直租住在其他村民房屋中。年初,桐山村监察联络站站长张尧圭入户走访时,李伟清谈起了这件压在心头的大事。随即,张尧圭将走访情况在兰巨乡村级监察月度例会时提交给了乡纪委、监察办。
乡纪委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强调基层干部就要把老百姓的“两不愁,三保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实处,同时要求村级监察联络站全程跟进该项工作,落实监督,既要保证群众利益得到保障,同时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目前,李伟清的房子已经盖好,再过几个月,李伟清一家就可以搬进新房了。
随着村级监察联络站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微权力监督的“神经末梢”已激活。今年以来,兰巨乡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已开展低收入农户、结对联系户走访200余次,反馈问题21个。村级监察联络站成员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农户走访、查阅村级台账等方式,履行着清廉村居建设、“三资”监管、民意收集等各项职能,“前哨”和“探头”作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