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有38支应急救援队伍,这些队伍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应急、服务、专业、安全”新篇章,哪里有险情,奔赴哪里,哪里有需要,迅速出击。救援铁军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成为守护龙泉乃至邻近县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一、“1+10+30”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过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逐年增多、高层建筑施工大幅增多等,面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急救援任务日益突出。龙泉市应急管理局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并开展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市应急管理成立工作组对全市现有的救援力量和装备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开展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摸清全市现有应急救援资源,根据实际分类指导专业、行业、区域性应急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提出建立龙泉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通过二年的建设,目前,已建立38支队伍,1112人,全市“1+10+30”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即依托1支龙泉市消防救援大队(4个乡镇消防站);新建、整合交通、电力、危化、矿山、建筑5支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指导和培育蓝天、民防等5支民间救援力量;提升和巩固29支乡镇、村级森林消防队伍;市应急管理局新建1支应急保障队伍。
二、创新建立区域性森林消防队伍
龙泉市整合提升后的23支区域性森林消防队伍,分布在全市较大行政村,是全市“1+10+30”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意见,配备应急作训服、救援绳索、雨衣、铁锹等应急装备,已成为龙泉市最重要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创建区域性森林消防队伍,符合龙泉现阶段森林消防工作实际。龙泉最远的乡村离市区两个多小时车程,区域性森林消防队伍就近调用,梯队增援,用最少钱,实现效益最大化。今年以来,龙泉全市共发生的1起森林火灾和7起森林火情,由于处置科学、及时、高效,未出现人员伤亡和火烧连营事件,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总体形势平稳。2020年9月在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推进会上,龙泉市作了题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的经验交流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共鸣。
三、完善综合队伍管理和保障机制
完善队伍管理和建设机制。龙泉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各组建单位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二次以上相关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实战水平和综合救援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加强指导,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多部门联动的全市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2020年联合宝溪乡开展全市防汛演练,针对去年突发强降雨情况,首次运用“城市大脑”应急指挥平台开展人员避险转移,道路、通讯、通电抢修等专项模拟演习;组织市国有林场森林消防队、综合应急救援八都龙竹大队、住龙镇森林消防队等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演练。11月全市举办23支应急救援森林消防135名骨干实训,据统计,2020年全市共开展应急专项演练13次,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队伍调用规范和办法。龙泉市专业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市综合应急消防大队)依法履行职责。行业应急救援队伍由组建单位负责调用。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在本辖区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用;跨乡镇(街道)增援救援的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调用。蓝天、民防等5支民间救援队伍,是龙泉市非政府组织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按各自工作范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全市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必要时服从市应急管理局统一调用。
明确救援物资和财力保障。龙泉市应急管理局及时做好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履行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综合管理单位职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考核机制,并在经费、装备和物资上给予统筹保障,形成有效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补偿管理机制。
“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龙泉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按照“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1+10+30”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龙泉38支应急救援队伍,就是负重前行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守护着龙泉绿水青山,守护着龙泉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