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执中,字伯通,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官至北宋丞相,他为官清廉的事迹流传至今。北宋熙宁以前,由于没有专门管理档案机构,当时各部官员,将自己经办的公文档案用柜或箩筐存放在自己家中,如果有人查阅已办的公文或供证据之用的话,需要花大笔的钱去买,即所谓“舞文取贿”。在当时这种不正之风已成气候,查阅者自然怨声载道。何执中任吏部尚书时,发现了这种“吏多藏于家,舞文取贿”的弊端,于是就向朝廷奏请,经批准率先在吏部建立了架阁库(即现在的档案馆),设专官负责管理帐籍案卷,并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这样也就杜绝了利用档案做买卖交易的腐败现象。可见,何执中不仅是档案管理的始祖,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用制度来约束官员、防止腐败的倡导者。
《宋史》对何执中作出了评价:其在政府(宰相治理政务的处所),尝戒边吏勿事,重改作,惜人才,宽民力。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载:何执中在位时力主“节浮费,戒奢侈,宽民力。”可见何执中的确是廉政爱民的好官。除何执中外,在《两浙名贤录》或《宋史》上有传的还有何澹、何琬、何志同、何佾、何侑、何俌等名宦。
这些何氏族人清廉为官事迹和遗训对豫章村影响很大,“廉”逐渐成为豫章村的立村之本。村子里很多地方充满着“廉”元素,如以“廉”为主题的楹联匾额等,在豫章村的何氏祠堂里随处可见,就像是一种独特形式的村规家训,于不知不觉间给人教化和熏陶。
图为何氏家训十二条
如今,豫章村也把何执中的廉洁精神以祖训族规的方式固化传承了下来。何氏族人还总结升华廉洁精神,明确了“惟廉可以养德”的核心精髓,制定了廉、孝、悌、忠、信、礼、义等十二条祖训族规,这些祖训族规以何执中的清廉思想为核心,经过千年传承,深深地嵌入到了豫章人的心田里。
而何氏祖先对后人的训诫以及历史事迹,也已成为该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活素材。村干部多年来都保持“零违纪”。“文化传承,加上制度约束,时刻在干部的心头敲警钟。”龙泉市兰巨乡豫章村党支部书记殷忠路说到,村里的干部每个月最少要开两次会,进行廉政思想教育的学习;午休时间,村里干部都会聚在村委会聊天、看书、了解何氏“清官廉吏”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村里还将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漫画、故事等形式,组织治家格言征集活动,邀请专家进村里给村干部讲读经典家训、基层道德模范讲述勤廉美德故事,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何氏文化中崇廉家风思想。
风清可醒脑,月明可鉴心。龙泉何氏秉持的清廉家风,穿过千年的岁月烟云,正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实地融入进这块古老的村庄里。这正是“清风劲吹,廉从绵延不绝的历史中走来;正气浩然,廉向时光荏苒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