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的定位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工作边界将拓展到法治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市司法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以全面依法治市为统领,把各项工作统筹到法治龙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践中去,找准抓手、重点带动,协同推进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法制宣传、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做到“到位但不越位”。2019年,市司法局荣获2019年度司法行政工作综合考评优胜单位,位列第三;《多维度构建法治理念现代化成功创成法治示范县》入选2019年度司法行政工作推进项目。
一、有效衔接,司法行政工作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一)以民为本,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新格局
一是全新修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楼。打造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行“四中心一处”五合一,即龙泉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龙泉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龙泉市法律援助中心、龙泉市人民调解中心、龙泉市公证处。筹资新建临街落地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面积400㎡),设置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司法鉴定、公证等8个柜台式窗口。引进天平司法鉴定所进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提供司法鉴定业务,改变了我市无鉴定机构的历史。
二是全面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放宽审查标准、加快审批速度,对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申请实行当场申请、当场受理、当场指派。对法律援助工作站下放初审权限,便于群众就近申请,并对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群,实现“群里问,群里答”。在法律援助中心及各服务站点设置咨询窗口,对欠薪农民工一律免于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对于欠薪案件实行“三优政策”,即优先解答、优先受理和优先指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于困难的军人、军属不断扩大法律援助事项的受理范围,对《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受理事项的案件免于经济困难证明,并及时指派律师办理,全程监督,确保办案质量。
三是深度发挥公证服务职能作用。积极服务人民群众,本年度“最多跑一次”累计办理178件。持续为我市“三改一拆”、“美丽大花园”、“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提供公证服务,为政府办理现场监督类、保全类公证21件。积极拓展新业务,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作,对网上土地拍卖招投标进行公证;加强与不动产登记中心沟通交流,与法院达成了开展司法辅助合作。
(二)整合资源,筑牢社会稳定维护强防线
一是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主动介入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特别是非正常死亡案件调处,今年成功调处重特大纠纷案件33件。积极开展涉企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建立调解专家智库,创设乡贤参与纠纷化解、“草根调解超市”等新型调解模式,打造“永和”等特色调解品牌。目前,已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86个,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12个,派驻调解组织5个。2019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83件,调解成功3183件,成功率达到100%。
二是做实做新社区矫正工作。我市社区服刑人员未发生脱管漏管、涉稳群体性事件、上访事件、个人极端案件。2019年,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先后组织集中教育2965人次,组织公益劳动2848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726人次,开展心理咨询298人次,落实责任田130人,技能培训39人次,指导就业或就学61人次,目前已建教育基地5个,服务基地数19个。探索服刑人员“修心”教育新模式,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庭审旁听,安排心理教育专家授课、教唱自创歌曲“心灵美”、开展“感恩的心”手语操学习,并在“银龄”爱心互助协会设立集中教育基地等。
(三)精心谋划,营造普法依法治理浓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全国第二个宪法宣传周和第六个“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在12月1日至12月7日,每天有计划开展宪法法治宣传活动,分别以“宪法进校园”“宪法进企业”“宪法为民生 法护残疾人”“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宪法进社区”“宪法进宗教场所”“宪法宣传交通行”为主题,利用不同载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法治宣传深入到学校、企业、社区等全市的各个方面。
二是有序推进法律六进,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农村、社区、校园、企业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全市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全面完成全市干部职工建档考试工作。全年开展包括“税法进校园”“送法进校园”“防范校园欺凌”“巡回法庭进校园”“南秦小学少年警校”等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5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5000余人次。本年度我市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训基地”共举办培训班25期,受教育人数达4125余人次。组织辖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市重点企业、科技平台、项目工地等经济建设主战场,展开“惠企便民”大走访专项活动,目前已走访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乡镇(街道)辖区企业等50多家。
三是深化法治创建,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制定《龙泉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2018-2020)》及《龙泉市“民主法治村(社区)”管理办法》。2019年共完成丽水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16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4家。截止2019年底,我市共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国家级1家,省级15家,丽水市级 79家,县(市)级249个。此外,我市还新创建丽水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丽水市级普法农家院2家,法治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二、急速转型,新司法领域工作加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全面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市行政复议局(设司法局)实现一级政府行政复议工作“一个口子”对外的工作格局。2019年1-11月共收到复议申请14件,同比增长40%。今年以来,我市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48件(结案38件),被确认违法1件,责令履行职责1件,2019年我市败诉率为5.2%,低于丽水市平均水平。
二是严格把好合法性审查关。新设政府法律事务科,坚持把“合法”作为审查第一要件,切实做好文件审查工作。2019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32份,其中政府(市府办)规范性文件20份,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00余条,基本都被采纳。共计审核非规范文件200余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87条,口头审查意见230余条。对市政府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安泽园PPP项目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开展了合法性审查,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31条。切实开展重大行政合同的审查工作,提出法律意见60余条。
三是承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工作。增设依法治市秘书科、法治督察科,将依法治市、法治政府考核融二合一,结合龙泉市考核办考核体系,自主创设区分乡镇、街道,区分共性、个性,设计多维指标考核体系。8月30日,组织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由市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共32名参加宣誓仪式,系龙泉市首次组织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开展全市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共抽取案卷186份,整理案卷评查问题清单。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市普查工作,制定各类清单计表。今年3月24日,时任丽水市政府林亮常务副市长对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做出“龙泉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值得肯定,望2019再接再厉”的批示肯定。
三、下步工作思路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同样也是司法局机构重组后履职的第一年。在此基础上,要牢牢把握以下方面:
一是抓法治指标考核。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环节,尤其是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几项大的指标如下: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100%覆盖,研究出台《龙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办法》;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经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控制在10%以内(2018年全市为 7.8 %,2019年目前为5.88%);积极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一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在90%以上(2018年全市为99 %,2019年目前为92%);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市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持证率确保在90%以上;继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二是抓法治政府创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目标,对照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100+4项指标)和每两年开展一次示范创建活动的周期安排,细化措施,明确责任,重点突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法治政府示范市、县零的突破。龙泉市要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三是抓营商环境督察。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暨首批涉企风险点发布活动。积极做好招商引资的法律服务和风险防控,加快推动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性文件立改废释,把好相关政策的法制审核关,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提供有力法律保障。积极参与“僵尸企业”处置,进一步指导律师以破产管理人身份,参与破产企业重组清算,助力“僵尸企业”涅槃重生。以“法治体检”、企业法律顾问等形式,为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持续开展城中村改造法律服务大会战,以人民调解案件“零上访”“零复议”“零诉讼”“零投诉”为目标,坚决打赢拆违拆迁法律服务攻坚战。
四是抓群众满意度提升。加快推进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管等服务内容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司法行政服务群众的相关职能“应驻尽驻”。加大智能自助终端设备的配备,切实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能力。创新律师远程视频、公证远程视频、“互联网公证”等应用;全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全市通办”机制,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瓶颈。持续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立体化法律援助品牌,继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和妇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援助工作。
五是抓“七五”普法冲刺。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市中心、乡镇(街道)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以宪法为主题的精品法治文化公园。大力推进“龙泉司法”微信公众号、“之江法云”微信塔群的建设、运用和推广,进一步探索漫画、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新形式。同时,加快“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挖掘红色法治元素,培育创建一批“红色”普法农家院、“红色”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参与率要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