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介发布201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
通 知
各乡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我市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我局在2018年基础上调整遴选确定了2019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见附件),其中种植业主导品种158个、主推技术35项,农业机械主推技术7项,畜牧业主导品种14个、主推技术6项,现予以推介发布。
请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和春耕备耕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好示范指导,并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农民信箱、发放资料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主推技术的应用面,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两区”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附:2019年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15日
附件:
2019年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一、农作物主导品种:
作物 | 品 种 | 备 注 | |
早稻 | 金早47、中早39 |
| |
杂交晚稻 | 中浙优8号、甬优1540、甬优8050、甬优7850、 甬优9号、中浙优1号、嘉丰优2号 |
| |
马铃薯 | 中薯3号、东农303、中薯5号 |
| |
蚕豆 | 双绿5号 |
| |
油菜 | 浙双72、高油605、浙油50、浙油51、浙大622、 中双11 |
| |
春大豆 | 浙鲜豆9号、引豆9701、台选2号、春风早、科原2号 |
| |
鲜食夏秋大豆 | 衢鲜5号、萧农秋艳 |
| |
干籽夏秋大豆 | 丽秋3号 |
| |
甜玉米 | 浙甜2018、金银208、华珍、金玉甜2号、浙甜11 |
| |
糯玉米 | 苏玉糯2号、浙凤糯3号、京科糯、浙糯玉6号 |
| |
甘薯 | 浙薯13、心香 |
| |
番茄 | 倍盈、粉倍盈、太空1号、浙粉202、浙粉702、樱桃小番茄(黄妃、格莱斯、新太阳) |
| |
辣椒 | 杭椒系列、采风系列、海花红、灯笼椒、小米椒、黄老虎 |
| |
豇豆 | 之豇108、之豇106、特早30 |
| |
四季豆 | 浙芸5号、丽芸2号、自留种 |
| |
菜用毛豆 | 浙鲜豆3号、青酥4号、青酥2号 |
| |
豌豆 | 中豌4号、中豌6号、奇珍76、食荚大菜豌 |
| |
黄瓜 | 中农系列、津优系列、白黄瓜、小黄瓜(浙秀1号) |
| |
西瓜 | 浙蜜系列、早佳系列、小西瓜(锦霞8号、黄金瓜) |
| |
南瓜 | 翠栗1号、都香、锦栗、板栗 |
| |
瓠瓜 | 浙蒲2号、杭州长瓜、温州圆蒲 |
| |
冬瓜 | 节瓜 |
| |
茄子 | 浙茄一号、2010、鄂茄 |
| |
青花菜 | 绿带、绿岭、里绿、春秋4号 |
| |
甘蓝 | 尚佳、抗热50、日本金刚、尖型甘蓝(春丰王、春丰六号、海螺王) |
| |
萝卜 | 日本盛夏、韩国白玉春、白雪春、 |
| |
盘菜 | 温州中樱、温州小樱、玉环盘菜、福建霞浦盘菜 |
| |
茭白 | 美人茭、浙茭2号、丽茭1号 |
| |
芹菜 | 津南实芹、正大黄心芹、四季西芹 |
| |
空心菜 | 柳叶空心菜、泰国长叶空心菜 |
| |
芋艿 | 香芋、竹桩芋、红花芋、早白梗 |
| |
其他 | 松花菜(庆农系列) |
| |
茶叶 | 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黄玫瑰、龙井43、中黄3号 |
| |
香菇 | 9015、212、L135、808 | 花菇或普通菇 | |
黑木耳 | 黑山、916 |
| |
柑桔 | 大分、上野、由良、宫川温州蜜柑、甜桔柚、葡萄柚 |
| |
桃 | 早甜露、早美丽、春美、中桃9号、中桃5号、新川中岛、燕红、中油16号 |
| |
杨梅 | 东魁、荸荠种 |
| |
梨 | 翠冠、初夏绿、翠玉、新玉 |
| |
枇杷 | 宁海白、太平白、处州红8号(可露地栽培) |
| |
猕猴桃 | 红阳、金艳、翠香、翠玉、徐香 |
| |
葡萄 | 巨峰、夏黑、寒香蜜、巨玫瑰 |
| |
李 | 嵊州桃形李 |
| |
二、农作物主推技术:
1.粮油生产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单季晚稻“五改”技术 | ①壮个体攻大穗;②迟播迟栽改为适期早播早栽,旱育短龄小苗移栽;③少本稀植;④增施有机肥重视穗肥;⑤改水层深灌为浅湿灌溉。 |
|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 “两壮”即壮秧、壮秆,“两高”即高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高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 |
|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 ①旱育小苗早栽,单本稀植;②营养生长期间无水层湿润灌溉;③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④化学除草或中耕除草,控制草害。 |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 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
|
水稻叠盘出苗技术
| 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将播种好的秧盘先进行叠放,每叠20-25盘,集中放入能控温控湿的标准育秧温室内或叠放在大棚内进行出苗,待芽长1cm左右再移入育秧棚或秧田进行秧苗培育的一种机插秧育秧技术。该项技术有利于提高机插秧出苗整齐度和出苗率,秧苗健壮,可减少机插漏插率,为获取高产奠定基础。 |
|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 ①合理选择苗床,培肥苗土;②注意土壤调酸,促进秧苗根系生长;③加强苗床整理,施足施匀底肥,结合使用壮秧剂;④调控水分和温度,确保秧苗质量。 |
|
水稻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 掌握病虫发生特点,抓住水稻生长的关键环节,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和使用量,选用高效药剂,科学施用农药,做到精量用药,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提高稻米品质,极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
|
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 | 通过适期早播、培育大壮苗、合理肥水调控等措施,达到“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技术要求。 |
|
推行粮食增效模式
| ①推行粮食新“三熟”制度 如:蚕豆/西瓜—玉米、蚕豆/春玉米—晚稻,春马铃薯—单季稻—秋马铃薯;②推行合理轮作措施,如:稻/鱼共生、稻—耳﹙菇﹚、稻—菜、稻—油菜轮作、单季稻—草本药材;③推行种粮增效模式 如:春玉米—单季稻、春大豆—单季稻、马铃薯—甘薯、草本中药材——甘薯等耕作模式。 |
|
2.蔬菜生产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蔬菜集约化育苗、换根嫁接技术 | 推广集约化育苗、换根嫁接技术,提高种苗质量。 |
|
蔬菜多样化增效技术 | ①推广优良品种、设施栽培、安全生产等集成技术;②减轻蔬菜连作障碍问题;③推行高效种植模式,。④推广物理杀虫技术(杀虫灯、性诱捕器、粘虫黄板)⑤推广轮作(水旱轮作、一年多茬技术)。 |
|
肥水一体技术 | ①建立蓄水池;②配套喷滴灌设施;③肥水同灌技术。 |
|
蔬菜清洁生产技术 | ①选择无污染地块;②菜地清洁(包括覆盖地膜、除草、整枝叶、残留物清理、肥料深施等);③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
|
蔬菜IPP技术 | ①选用抗病抗虫等抗逆品种;②结合与改善蔬菜生产环境,进行生态栽培;③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农药、重金属、化肥等对蔬菜产品的污染,提高产品质量。 |
|
山地蔬菜长季避雨栽培技术 | ①选择适宜长季栽培的品种;②推广长季栽培技术。③推广高山避雨大棚栽培技术,发展高山精品蔬菜。 |
|
3.食用菌生产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花菇高效立体培育技术 | ①花菇优良菌株示范与推广;②花菇高效立体培育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包括花菇培养基质优化、花菇菌棒安全越夏技术、花菇立体层架式培育及催蕾催花新技术、花菇菌棒培养料保水新技术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
黑木耳精细化管理技术 | ①选用商品性状好,抗逆能力强的黑山新菌株);②推行耳—稻轮作,③推广合理培养基配制技术、最适宜季节养菌排场、有养养菌等综合配套技术。 |
|
黑木耳畦杂草物理防治技术 | ①推行“薄膜+稻草”覆盖的方法防治杂草;②推行“编织袋+稻草”覆盖的方法防治杂草;③推行黑白膜覆盖的方法防治杂草。 |
|
4.茶叶生产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茶产业主推技术 | ①无性系茶树良种基地建设技术②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技术③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④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⑤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⑥标准化生产技术⑦产品品牌化技术。 |
|
无性系茶树良种基地建设技术 | ①主栽品种:龙井43、安吉白茶、金观音、金牡丹等无性系良种;②开挖40厘米*40厘米种植沟施足底肥后回土;③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 株距0.25米,双行单株或大行距1.5米单行双株条栽,亩用苗3000-5000株。 |
|
茶叶清洁生产技术。 | ①使用太阳能杀虫灯、信息粘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②通过茶厂优化改造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③生产过程按标准化规范。 |
|
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 | 春季生产绿茶、红茶;春季后期、秋季生产乌龙茶;夏季生产绿茶、红茶。实现多茶类组合生产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
|
5.水果生产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提质增效 综合技术 | ①疏果,控制产量;②水分控制;③套袋技术;④老果园改造技术;⑤果园套种技术;⑥控制树体高度,保持果园通风透光;⑦施肥管理:增施钾肥、有机肥,控制氮肥;以饼肥为好;⑧病虫防治: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冬季清园、生物防治。 |
|
设施(避雨)栽培技术 | ①品种选择:葡萄、枇杷、杨梅、樱桃、猕猴桃、完熟栽培的柑橘类、桃等;②防冻、防霜,或避雨、防虫;③温湿度控制;④病虫害综合防治;⑤肥水控制;⑥疏花(花穗、花序)、疏果;⑦覆反光膜;⑧分批采收;⑨控制树冠;⑩采后分级包装。 | 减少病虫危害,提高品质,减少灾害性天气影响。 |
柑橘精品 栽培技术 | ①饼肥为基肥,饼肥+复合肥为追肥;②培养中庸树势;③疏果,控制产量;④采前2~3个月地面覆膜控水;⑤11月覆棚膜,树冠避雨;⑥完熟采收;⑦分级包装;⑧采后清园、病虫综合防治。⑨控制树冠,树体养护、大枝修剪。 |
|
水果套袋 技术 | ①采前1~3个月,防治病虫、疏果后套袋;②果袋根据果面要求采用遮光或透光纸袋;③采前1周根据要求,摘袋增色或带纸袋采收。 |
|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 ①防腐保鲜处理、冷藏;②分级处理;③分级包装。 |
|
6.植保土肥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 注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合理施肥,因缺补缺。提倡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废菌棒还田和白云石粉。 |
|
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 ①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防治方法;②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③应用高效安全药剂,减少农药污染;④实施病虫统防统治。 |
|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 ①应用抗病品种、嫁接苗等农业栽培措施;②应用物理机械等非化学防治,如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色板、嫁接苗、植物农药、生物农药等非化学防治技术;③保护利用天敌;④规范使用农药。 |
|
昆虫信息素诱捕茶园小绿叶蝉及黑刺粉虱技术 | ①选择茶园黑刺粉虱(3月中下旬)和小绿叶蝉(5月下旬)繁殖早期施用。②购置或自配制适当信息素诱集剂与有色粘板结合,制成信息素诱捕器③放置于茶园上风口。每亩10-20个 |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 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②增施商品有机肥;③种植绿肥;④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⑤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方法。 |
|
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进行大棚CO2施肥技术 | 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如稻草、鸡粪、鸭粪便等在大棚中进行生物发酵产生CO2,提高作物光合效率,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大棚中选择稻草100公斤、鸡粪100公斤、水200公斤,一层稻草加一层鸡粪用水浇湿。叶菜类蔬菜产量能提高50-200%。 |
|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技术 | 选择一年多熟制的耕作制度,如蚕豆-稻、绿肥-稻等,减少冬闲田,提倡蚕豆、稻草秸秆还田和废菌棒还田;对酸性土壤(PH值≤5.5)施用白云石粉、石灰等调酸物质;施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因缺补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特别是在豆科作物上要施用钼肥,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柑桔、桃施用硼肥;推广种植紫云英、鲜食蚕豌豆,提高土壤有机质。 |
|
有机肥生产应用技术 | 1.厂址选择、规模设计;2.生产工艺引进;3.废菌棒与猪粪比例的选择;4.有机肥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作用及经济效益。 |
|
7.农业机械化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注 |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集成技术
| ①育秧方式主要采用育秧盘育秧; ②定量播种:运用播种机进行流水线、标准化播种; ③秧苗素质:秧龄15—20天,苗高15—20厘米,苗矮实粗壮,根系发达,盘根力强; ④大田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厘米,田面整洁,土壤软硬适中; ⑤手扶式插秧机的作业行数一般为4行,工作效率为2—4亩/小时。 |
|
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 | ①茶园修剪采用机械化作业; ②茶园植保采用机械化作业; ③茶叶采摘采用机械化作业; ④引进配套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生产加工茶叶;⑤利用色选机分选茶叶。 |
|
食用菌菌棒标准化机械生产技术 | ①根据不同菌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培养基配方;②做好生产场地的准备,抓好清洁工作;③选择适用的菌棒生产流水线; ④用常压蒸汽炉进行菌棒蒸汽灭菌。 |
|
节水灌溉技术 | 以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为目标,在茶叶、山地蔬菜、提子、西瓜等经济作物,重点推广微喷、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山区自然地势,在田块上坡建造一定大小容积的蓄水池,采用塑料输水管把水输送到下部田块,通过安装在田间出水均匀的滴水管,把水输送到植株根部。构成水源--引水池--引水管--蓄水池--输水管道--田间微灌设备的高山“微蓄微灌”系统。 |
|
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 | ①做好入库前库房清毒;②选择合适的果蔬品种和采收方法;③保鲜前处理;④加强保鲜入库后的管理。 |
|
果品机械化分级技术 | ①果实清洗; ②果实打蜡; ③果实分级、贴标和包装。 |
|
设施栽培农机化技术 | 温室内实施耕整地、开沟、作畦、植保、灌溉等综合机械化技术,以及连栋温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如通风、采暖、保温、遮光、降温、弥雾、喷灌、滴灌等。 |
|
三、畜牧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1、主导品种
分 类 | 品 种 | 备 注 |
母猪 | 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 |
|
肉猪 | 外三元、内三元 |
|
羊 | 山羊、湖羊 |
|
牛 | 黄牛及其杂交品种 |
|
家禽 | 三黄鸡、鹊山鸡、五黑鸡;麻鸭;番鸭 |
|
兔 | 獭兔 |
|
蜂 | 中蜂 |
|
2、主推技术
技 术 | 技 术 要 点 | 备注 |
畜禽排泄物治理与利用 | 1.节水;2.雨污分流;3.干湿分离;4. 自动化、机械化清粪;5.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三沼气利用);6.臭气治理。 |
|
生态养猪技术 | 1.猪场标准化示范创建:选址、标准栏舍建设、自动饮水喂料、漏缝地板(刮粪板、传送带)等机械化清粪、数字畜牧等;2.美丽牧场建设:绿化美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高效、资源利用; |
|
种质资源保护技术 | 1.白山羊保种:标准栏舍、饲料加工车间、青贮窖、青饲料栽培、生产性能测定、疫病防疫;2.本地中蜂保护与利用:提纯复壮、育王、人工分蜂 |
|
种草养畜技术 | 1.牧场种植、青贮;2.循环利用:秸秆、废菌棒、番薯藤、茭白杆等加工利用。 |
|
中蜂养殖技术 | 1.中蜂活框饲养;2.中蜂四季管理;3.蜜源植物栽培;4.特种蜂箱(改良式蜂箱、层叠式圆桶格子箱)推广使用;4.蜂蜜高效生产:成熟蜜基地建设、蜂蜜的包装储存 |
|
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 1.消毒设施:喷雾消毒;2.养殖场动态管理:母猪舍智能监控,沼气池、沼液池智能监控;3.病死畜无害化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