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家。家风、家训、家书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遗产。 龙泉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民风纯朴。现将一些龙泉名家、名人以及普通百姓的家事、家训、家书予以刊发,旨在通过讲述家事、家训、家风,引导群众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主动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更好地淳正社风民风,让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城北乡上田村毛氏自古勤耕重读,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为龙泉北乡望族。自古至今,人才辈出,有“书香名村”之誉,历来为邑人所称道。 人文之气 蔚然成风 上田村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龙泉北部的莽莽大山之中,距城区55公里。上田村原名蓝田,因古时有田中出蓝宝石之说,故名;又说村口建有廊桥,并立碑,记载了建桥斥资者之鸿名,称蓝田桥,村因名之。这里地势平坦,青山环抱,良田尽在山峦峡谷之间,梯田层叠,连绵漫延五里,因村外田地比村庄高出许多,故改称“上田村”。 上田村人大多姓毛,系江山石门镇清漾毛氏华峰支派,为宋代礼部尚书,史称“铁砚先生”的学者毛晃后裔。由江山到遂昌车床,又至关塘,始祖毛元康,于明末因战乱,从遂昌关塘迁居此地,逐渐繁衍成望族。自毛元康成为上田毛姓之始祖起,已历时385年,传十五代。毛氏一族靠的是垂为久远的“守清白之家风、承诗书之旧泽”耕读文化传承,尚文重教,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走进上田村,只见村里的房屋鳞次栉比,大多是白墙青瓦翘檐,一派古色古气。除了一般村有的社殿、祠堂外,村里还有文昌阁、五谷殿、圣旨牌坊、务本堂等建筑。 坐落于村口路旁的文昌阁,建造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文革”期间遭受破坏,2008年,政府拨资修缮恢复原貌,二层楼,八角上翘,甚是壮观。阁内有文武二圣,一为文昌帝君,二为关云长,还有关平周仓。楼上有魁星,装有机关,眼睛会动,显示了当年工匠的高超技艺;阁后墙上有手书《文昌帝君百字铭》。传说古时科考,四乡八里的学子赴考前,都到此阁虔诚礼拜许愿,祈求保佑考中功名。 在文昌阁旁,原有一座高高的牌坊,全青石结构,石柱石楣,分三层,翻檐翘角,气势雄伟,做工考究,雕刻精细,顶层有“圣旨”二字,后惜毁于“文革”。据《毛氏宗谱》记载,张氏生于乾隆三十四年,终于同治元年,享年93岁。其夫毛绍春英年早逝,三子皆幼,张氏代夫行事,为三子挑选名师授课。择其质敏者习儒、业性灵者习商。几年后,三子皆成国学生,子孙昌盛,太孺之人乃节孝而兼贤能者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毛氏人奉旨旌表毛绍春之妻张氏节孝,于咸丰六年(1856)遵圣谕,恩赐建成“节孝牌坊”。 五谷殿坐落于村西首的古道旁,殿中供奉神农像,俗称“五谷神”。神农即炎帝,乃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因炎帝教人种五谷,故每立冬收成季节,村人要煮新米饭,做麻糍,备三牲祭祀神农,表示谢恩。殿内有联:“国泰民安护社稷,风调雨顺佑民生。” 上田村有宗祠二座,一为下祠堂(即第一毛氏宗祠),又名三荣祠。坐落村中心,建于嘉庆年间,占地面积300多平米,分上、下堂,为清中期建筑风格。上宗祠(即毛氏二祠)则位于迎神坛左侧,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至今有160多年历史,2012年经过修复,恢复旧制,内悬“孝思”大匾。宗祠大型活动每年二次,一为春节,除夕夜以三牲、茶、酒、糕点设宴祭祖,至正月初五,三桌祭品,香火不灭。祠内悬挂太公画像,子孙必来拜祭太公。二是每逢冬至节,热心的毛氏族人要独资或合资举办敬老宴,招待60岁以上老人,不分姓氏,皆邀请参加,以示敬老。毛氏族人老者去世,均将其亡灵以隆重的仪式送祠堂安放,而族人娶亲生育均到祠堂祭拜祖宗。 书香承远 人才辈出 俗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田这块人文如此丰厚的灵秀之地涵养了一方人才,孕育了一批英才。 上田村历来崇文重教。清代秀才毛福全,他为自己药铺写的一幅招牌尚存,其风骨与书法功底不逊当代书法名家。 相传清嘉庆年间,上田有一位太公名叫毛维祺,去杭州做客。一天见一群名流在写一块大匾,用大米摆字。字摆成时,毛维其穿着蓝长衫,误将其字拂去了一个。他们抓住毛维祺索赔,还说赔钱无用。无奈之下,毛央求用笔写一个相赔。取笔书写了一字,对比之下,远胜其它用米摆出来的三字。于是,这群名流反求毛维祺书写四字,并有重谢。维祺一挥而就。从此,他在杭州出了大名。至今村里老辈还在流传这一故事,而毛维祺的墨宝现尚有遗存。 民国时期,上田村知名草医、奇人毛壬林老先生有“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之功,几百里外的病人都用轿抬去诊断。他精通古文,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没有不通,风水地理没有不晓。他早年从事教育职业,常被大户人家请为私塾先生。 解放前,一些富户延师家教,特从外地请来有名先生,如松阳县枫坪乡杨士堪先生、本乡镇双溪村六儿先生等。辛亥革命之后,村里即置学田办学校,聘请优秀老师授课,让村里子女免费上学。抗战期间,时任上东乡乡长的毛宝龙,在毛氏一宗祠前面建了一幢三层校舍作教室和老师办公用房,祠堂作为低年级教室及大礼堂,校名“龙泉县上东乡中心国民学校”,成为城北乡第一所公办学校,教学质量闻名乡里。这些故事至今还在上田村民中口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上田村几乎每年都有学子考入大中专院校,到本世纪初,全村有大学生13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下面几位上田籍知名人士就是杰出的代表。 毛传书,散文家、书法家、文史专家,曾任丽水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其书法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为2009年“浙江书法60年”系列大展之《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46位名家之一。他的书学论文曾三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有四篇选入《书法文库——美的沉思(美学篇)》,出版有《传书散文》《吾乡吾土》《感悟政协》《见证丽水》等著作。他多年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是呼吁保护丽水处州府古城墙的第一人,为保护修复丽水古城墙作出了贡献。 毛良,工诗词、擅书画,曾任龙泉县文化馆馆长、科协秘书长。系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当代诗词联谊会理事,出版有作品《毛良诗词集》《近月楼杂咏》等多卷,有16幅书画作品被列入“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发行。 毛伟敏,现任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外科学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内科学(肿瘤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辑或参编医学书籍5部。其主持和参与科研20余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医药卫生创新二等奖二项、省医药卫生创新三等奖二项。 还有曾任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上海县卫生局局长的著名外科手术医师的毛观养,一生从教、退休后仍热心公益宣传工作的老教师毛庆邦等。其余各类青年人才更是数不胜数。 有村里人形象地说:“如果把本村从事文化教育的学子请回村里,可办一所像样的院校,医大、卫校毕业的医生护士就可办一座医院。” 近年来,上田村“两委”制定了新的《毛氏家训》和《上田村村训》,一如既往地抓好家风村风建设,使家训村训深植于每位村民的心中,并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龙泉市城北乡纪委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