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 > 龙泉市民政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00265628/2018-24993   发布机构:龙泉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2018-07-30   文号:龙民字〔2018〕52号

关于印发《龙泉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

文章来源:龙泉县 作者:龙泉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18-08-24 15:48:15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龙泉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根据浙江省民政厅、丽水市民政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龙泉市民政局决定进一步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将制订的《龙泉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泉市民政局

2018年7月27日



龙泉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录

标准分类

地  名

数量

1.

乡镇(街道)地名

剑池、宝溪、住龙、道太

4

2.

街、路(弄)地名

中山东(西)路、新华街、公园路、苍松路、苍松南路、清风路

6

3.

村、村落地名

宫头、茶坦、李山头、章府会、金村、淤头、溪头

7

4.

山川、山峰地名

黄茅尖、琉华山、凤音山

3

5.

近现代重要地名

青瓷小镇

1

备注

龙泉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标准分类

地 名

历史沿革和说明

备注

1.

乡镇(街道)地名

剑池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剑池湖,在龙泉县南五公里,周三十亩,相传欧冶子铸剑于此,以辖区内有剑池湖,以湖取名。位于龙泉市区瓯江南岸,东与塔石街道毗邻,南与兰巨乡接壤,西、北面分别与西街、龙渊街道隔江相望,丽龙高速公路和53、54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2002年由原龙渊镇拆分命名为剑池街道。

宝溪

位于龙泉市西边陲部,距市区66公里,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东部自北向南与住龙、竹垟、上垟接壤。宝溪乡地势北高南低,全境皆山,群峰林立,高耸云天,崇山竣岭,连绵不断,有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辖11个行政村,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披云山一带系老游击区,高山、湖住溪等村曾是中共浙闽边区特委、浙西南特委机关的驻地,是我市光荣的革命老区。

住龙

位于龙泉市区西北25公里,乌溪江上游。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东北与遂昌县相连,东与岩樟乡接壤,东南靠锦溪,南与宝溪、竹垟乡毗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群峰高耸,崇山峻岭,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40多座。下辖11个村委会,是我市著名的革命老区乡镇。

道太

位于龙泉市城东北22公里,仙宫湖畔。东与云和县相邻,南与安仁镇和塔石街道相连,西与龙渊街道的凤鸣和城北乡接壤,北与松阳县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龙泉溪在南部边缘由西南向东北流过,白雁溪自西北流向东南注人龙泉溪。经济状况,农业以产粮食为主,道太乡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45万亩、耕地1.4万亩,面积351平方公里,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乡镇。

3.

街、路(弄)地名

新华街

曾名中正大街、升平大街,1949年后改称新华街。北起中山路、南至南大桥、为市区主要道路、商业街。

公园路

以通向九菇山公园取名,北起九菇山公园,南段延伸至剑池街道“回归工程”隧道,中段有留槎洲大桥连接,为市区主要道路。

苍松路

因老干部活动中心“苍松园”得名,南起中山东路,往北延伸,道路上有市实验小学、老年福利中心等主要单位。

苍松南路

以苍松路往南端延伸得名,北起中山东路,南至华楼街。以前俗称“小公路”,曾为小商品贸易主要集结地。

中山东(西)路

该道路地处市区中心,因方位而得名。以原市政府为起点,往东至北山路称“中山东路”,往西至宫头白云路称“中山西路”,为龙泉市区主要道路。

清风路

于1982年新建,以通向龙渊公园的清风亭命名。南起中山路,北至龙渊公园,原市政府招待所(龙泉宾馆)位于该路上。

4.

村、村落

地名

宫头

于明代(公元1500年前)建村。与市区同时期建成,原为岩樟溪码头所在地,1958年划入城关镇,为第十生产队,1961年改称胜利大队,1982年因重名改为宫头大队,现属于宫头行政村,宫头行政村驻地。位于凤凰山下,三面环水,与溪相隔,有披云桥沟通连接,《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即出于该村。

位于西街街道

茶坦

因地处山谷,四面环山,地势平坦而得名。位于剑池街道办事南侧处5公里处,东与周际村为邻,南靠山里村,西邻宏山村,北贴松溪弄村,面积3.5平方公里,3个村民小组,辖7个自然村,以农家乐特色闻名。

位于剑池街道

李山头

村居八面山北麓山头,李姓始居而得名。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9公里,村舍呈团聚状,村形从南向北倾斜。东为爪场村,南接冷水亭村,西连赵山后村,北靠黄麻垟村,聚落形态呈块状。李山头村原始梯田远近闻名,为摄影爱好者喜欢。

位于塔石街道

章府会

明初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章溢建府于此而得名。位于八都镇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村处横溪西岸,东与四村毗邻,南倚新村,聚落形态呈块状。明初章溢建府于此,官记畈是章府遗址。《龙泉县志》载:“章中丞府在七都,鼓楼花园废址尚存。”。

位于八都镇

金村

地处龙泉市小梅镇东南边陲,村庄所在地海拔400公尺,距离市区50公里。全村地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6728亩,耕田280亩。该村以生态环境优良为特色,四面环山,村口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村窑”,村内有保护完好的松树林、历经1000多年的古建筑。规划新建的水上主题公园,清澈的溪水沿村而下,规划以打造“钓溪鱼、跨吊桥、寻古迹、尝高山香菇、探原始古松林”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为目标。

位于小梅镇

淤头

位于查田镇东南方向,离市区2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与54省道隔河相望,交通便捷。为烘托生态主题,打造宜居亮点,淤头村新建了文化礼堂、村民休闲广场、森林公园、健身广场、自行车绿色驿站、江月亭、湖月亭、绿化花坛、现代化生态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增绿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还完成了1590米沿溪主道路路面硬化。近年来淤头村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村庄建设,先后获得省市级环境整治村、省级绿化示范建设村、丽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位于查田镇

溪头

溪头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城区西陲,紧邻福建省,距市区62公里,为宝溪乡乡政府所在地。溪头村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气息浓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龙泉古青瓷传承地和现代青瓷成长的摇篮。2016年9以“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为主题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落户溪头村。该村被评选为“浙江最美乡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最美村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位于宝溪乡

5.

山川、山峰地名

黄茅尖

位于龙泉凤阳山旅游区内,距猎户山庄约2公里,海拔1929米,为长三角第一高峰。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可以感受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高山矮曲林、山地灌丛等立体植物景观带的原始森林风貌。这里是观云海、看日出、赏佛光的最佳景点,登临其巅,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位于兰巨乡

琉华山

琉华山亦名仙山,位于大窑村南,在小梅镇与屏南镇交界处。海拔1512米。山顶有仙人遗迹铁香炉,并有长湖深不可测。常年绿树挂空,云遮雾障,丹葩披谷,景色清穆。《中国地名大字典》名山条目载:“山顶宽平,有湖极深,下即琉田,居民以陶为业,昔有章氏兄弟主琉田窑,其兄所造者佳,世号‘哥窑’。现琉华山下大窑村境,有青瓷古窑址50余处。大窑村,大窑龙泉窑遗址所在地,明代以前皆称琉田,明末清初始称大窑。”

位于小梅镇

凤音山

海拔966.3米,位于兰巨、八都交界处。《县志》载:“凤音山,在西九都,距县四十里,上有石庵,旧传凤鸣于此。故名。”

位于八都镇

6.

近现代重要地名

青瓷小镇

位于距龙泉市区32公里的上垟镇,地处浙闽赣交界处,瓷土资源丰富。上垟镇是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是龙泉青瓷最集中的产区,也是一座见证青瓷匠艺的兴替和发展的小镇,素有“青瓷之都”的美誉,现镇内仍留有大量原龙泉国营瓷厂工业遗址,包括工业大厂房、办公楼、会堂、大烟囱、青瓷研究所、职工宿舍等。此外, 李记、曾记、张记等老字号青瓷作坊也都被完整保护,其中上垟曾芹记古窑址是目前龙泉连续烧制时间最长的龙窑。青瓷小镇以青瓷文化为品牌、以休闲养生为核心,以龙泉青瓷非遗传承基地为平台,建设集文化传承、文博展示、学习交流、创作教学、收藏鉴赏、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瓷文化旅游观光小镇,延续技艺传承和生产组织传统方式的家庭小作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青瓷小镇。2014年,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成为振兴历史经典文化产业的一个示范样本。

位于上垟镇


机构负责人:
机构负责人:
机构地址:
联系方式:
办公时间:
公开电话:
邮  编:
传  真:
邮箱地址: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