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丽水市委号召,深入开展“明目标、树标杆、争先进位大赶超”主题活动,一以贯之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旗帜鲜明发展生态工业,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局亮眼,一季度经济运行整体实现“开门红”。
一、五大赶超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五大赶超指标除固定资产投资全省不公布外,其余四大赶超指标增幅均处于丽水前四,与赶超目标县比“两进两退”。
(一)GDP高位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GDP 29.83亿元,可比价增长10.5%,比丽水平均水平(8.2%)高2.3个百分点,增幅列丽水九县(市、区)第1位。比赶超目标县龙游(6%)高4.5个百分点,实现赶超,在26县排第1位,比上年进16位。(赶超目标:前进6位,居第11位)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丽水平均水平(10.6%)高4.6个百分点,列丽水九县(市、区)第2位。比赶超目标县天台(11.4%)高3.8个百分点,在26县排第3位,实现赶超,比上年进16位。(赶超目标:前进6位,居第13位)
(三)农民收入稳步开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7元,同比增长9.5%,比丽水平均水平(9.4%)高0.1个百分点,增幅列丽水九县(市、区)第4位。比赶超目标县永嘉(8.6%)高了0.9个百分点,实现赶超。但在26县排第9位,比上年后退7位。(赶超目标:保2进1,居第2位)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去年同期(21%)低了7.4个百分点,增幅列丽水九县(市、区)第4位(注:参与排名的莲都区数据含丽水市本级及开发区数据),比丽水平均水平(20.4%)低6.8个百分点,但两者差距比1-2月缩小4.6个和6.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也比1-2月前移了3位。比赶超目标县柯城(38.7%)低25.1个百分点,在26县排第10位,比上年后退4位。(赶超目标:前进1位,居第5位)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季度,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开局良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可用“好、稳、新、优”四个字概括。
一是“质量见好”。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工业发展质量提高。一季度,全市20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呈增长态势,增长面达80%;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12.5万元/人,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16.1%,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1%,产能利用率达84.1%。消费拉动作用凸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高于去年同期4.6百分点,高于丽水平均水平(12.8%)2.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列丽水九县(市、区)第4位和第1位。旅游行业加快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53.4%,增幅比去年同期(48.6%)高了4.8个百分点,比丽水平均水平(18.7%)高了34.7个百分点,增幅列丽水九县(市、区)第1位。
二是“稳健运行”。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两大收入、物价水平等均平稳增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1亿元,可比价增长1.8%,增幅比丽水平均水平(1.6%)高了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1.6%)高了0.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列丽水九县(市、区)第1位和第3位。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862元、6077元,分别增长9%、9.5%,增幅分列丽水九县(市、区)第5位和第4位。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继续保持了温和上涨态势,市场上的商品供应充足、供需基本平衡。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稳定。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4.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9%,增幅比去年同期(64%)低了30.1个百分点,比丽水平均水平(-1.9%)高了35.8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列丽水九县(市、区)第5位和第4位。
三是“进中育新”。主要表现在创新驱动效应非常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创新驱动效应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92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82.0%,高于丽水市平均水平58.6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率28.6%,比上年同期提升了9.2个百分点。新业态蓬勃兴起。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4.16亿元,同比增长21%,快递业务量增长12.2%以上。“互联网+”已经深入地融入到各行业、各领域,促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是“结构调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经济进一步巩固,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贡献明显提升。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贡献率高于第三产业1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建筑业贡献率达36.7%、19.6%,分别拉动GDP 增长3.83和2个百分点;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30.9%,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用能结构更加优化。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的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以电力、生物质能、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四大能源品种为主,占比分别为69.5%、10.8%、6.5%、3.5%,四种能源品种消费量合计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3%,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消费占比超越原煤与柴油,分别列第3位、第4位,用能结构优化对节能减排非常有利。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季度,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高开”,虽然给全年增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难度较大,也带来了“低走”风险。接下来,要重点关注各行业、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特别需关注好以下几个问题,为实现“半年红”、“全年红”打好基础。
一是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主导产业量大增难。食用菌、稻谷、木材、生猪等产业产量均居丽水九县(市、区)第一,处于量大增难的困境,其中食用菌产业占全年农业总产值26.8%左右,并且近几年该产业生产一直处于低谷,影响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速。价格下跌信心受创。3月份毛猪价格已降至7元养殖成本以下,达到6.2元/斤冰点,养殖户信心受创,主动减少养殖规模,短期内生猪养殖能否较快恢复,前景仍不明朗。其它产业占比偏低。茶叶产量(占丽水市6%)、油茶籽产量(占丽水市5%)、水果产量(占丽水市3%)占比不高,占比排位分别为5、6、7名。然而,这些产业正是遂昌、青田、松阳、缙云等地的主导优势产业,集中于二、三、四季度发力,届时我市劣势将更为明显。
二是部分工业结构性指标不够合理。新兴工业发展趋缓。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丽水平均水平(13.2%)低3.2个百分点,列丽水九县(市、区)第7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列丽水末位。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放缓。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0.21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列丽水第7位。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增加值比重38.2%,能耗却占规上工业能耗44.7%。在当前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双控的条件下,高耗能行业继续发展,必将挤占其他高增加值产业的能耗空间。工业用电结构不均衡。部分行业用电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0.7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增速列丽水末位。其中制造业用电0.5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列丽水九县(市、区)第5位;工业用电增长乏力主要受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用电负增长影响,分别下降7.1%,14.6%,共下拉工业用电增长4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行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一季度,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百分点,列丽水九县(市、区)第5位,在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51.5%,服务业虽仍占主导作用,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限上企业数偏少。截至3月底,限上商贸企业仅39家,其中批发业7家、零售业18家(5家个体)、住宿业11家(3家个体)、餐饮业3家(1家个体),根据工商部门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到目前为止,新注册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仅6家,年内新增限上企业培育对象不足;限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仅有11家。企业规模偏小。从一季度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商贸行业除医药行业外,无其它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对限上总量拉动明显不足;其它营利性服务业户均只有131.55万元。企业税收影响。一季度,受上年同期代征税收入库影响,营利性服务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4.8%,列丽水各县市末位,下拉GDP增速1.1个百分点。住餐业发展陷入瓶颈。受新增加酒店、新营业模式及“两头无春”民俗影响,限上住餐企业的婚宴数大幅下降,对营业额带来较大影响,总体不够乐观。金融业持续放缓。3月末,人民币存货款余额分别为179.85亿元、14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5.4%,增幅分别列丽水九县(市、区)第4位、第8位,仅拉动GDP增速 0.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
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对企业出口造成影响。美国征税清单正式出台将可能对丽水企业造成一定影响,全市2017年对美出口5.2亿元,占出口比重26%。对照美国征收关税清单,龙泉有146种产品在清单之列,其中涉及生产企业有44种以汽车空调零部件为主,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导致下半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五是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7元,同比增长9.5%,与去年同期比,增幅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丽水全市的位次由第1位下降到第4位。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增强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补助辐射面,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及农户参与其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保持茶叶、蔬菜、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加快中草药材、花卉园艺、蜜蜂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开发铁皮石斛、灵芝、香榧、水果等高增加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大力培育生态循环型家庭猪场,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生猪生产的产业链条,提升猪肉附加价值,分散市场风险,保持生猪养殖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工业经济新产业。将发展潜力好、产品附加值高、科研投入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作为培训上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提升现有新兴产业基数。同时加快现有不锈钢、泵阀等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态化改造。抓紧筛选一批增加值率高、发展前景好的新企业纳入重点跟踪培育,全方位落实协调服务和指导,促使尽早投产增效,纳入规上工业统计库,为我市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切实提升规上工业发展潜力。继续加强对企业的走访摸排,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发现一批、解决一批”,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助企服务力度,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对限上贸易企业服务力度。继续做好现有限上企业的走访和业务指导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加强企业指导与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不断的做大做强。做大限上企业库,积极开展新增限上企业入库的工作,与各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落实服务业考核单位的新增限上企业任务,做好“个转企”、企业产销剥离等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商贸总量夯实基础。
四是支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重视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加强调研和预警,积极应对。鼓励支持企业拓展内销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推进企业全球化布局,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以规避美国高额的关税壁垒。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技术突破等,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是加强居民收入研究。居民收入的背后是经济支撑,特别是产业发展。同时,由于今年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评估办法进行了修订,将GDP、规模以上工业职工人均薪酬增速、规模以上服务业职工人均薪酬增速等列为评估指标。在抓居民收入的过程中,要聚焦经济发展、产业培育,紧盯经济整体发展,树立“不考核GDP并不是不要GDP”的认识;重视规模以上工业职工人均薪酬增速、规上服务业职工人均薪酬增速等体现共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