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索引号:002656556/2015-07329   生成时间:2015-10-28 00:00:00 发布机构:龙泉县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龙泉市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困难问题相互交织,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市在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同时,积极推出帮扶企业、推进项目、扩大投资等一系列稳增长工作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全力扭转下行趋势,经济增长稳中有进。前三季度,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升,而且回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指标排名处在丽水前列。

1.生产总值增速回升。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70.4亿元,同比增长5.5%,较上半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与丽水平均水平持平。其中:一产发展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7亿元,同比增长3.75%。农林牧渔业可比增加值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与二季度持平,增速高于丽水市平均水平0.21个百分点,居丽水九县(市区)第三位。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2%、3.77%、-1.3%、2.05%。二产企稳回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下降5%,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低于丽水平均水平(-0.7%)4.3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列丽水第四位和第七位,两项指标增速排位均与上个月持平。三产发展提速。下半年以来,对服务业核算影响较大的财政预算支出八项支出指标明显好转,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有所提升。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较上半年增速提高了1.1个百分点,领先GDP增速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别列丽水第四位和第四位,拉动GDP增长约4.5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表一、2015年三季度与上半年三次产业对GDP的拉动情况

主要指标

2015年三季度

2015年上半年

贡献率(%)

拉动GDP(%)

三次产业占比(%)

贡献率(%)

拉动GDP
(%)

三次产业占比(%)

地区生产总值

100

5.5

100.0

3.3

第一产业

3.6

0.2

9.2

8.3

0.3

12

第二产业

工  业

-8.5

-0.5

43.5

-62.4

-2.1

38.9

建筑业

22.8

1.2

29.3

1.0

第三产业

82

4.5

47.3

124.8

4.1

49.1

2.主要指标企稳向好。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尤其民间投资加快回升;工业产值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降幅逐步收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进一步加快。42项指标中,在丽水排名进入前3位的有20项,较上半年增加了5项;列4-7位的有 19项,较上半年减少了3项;列后三位的3项,较上半年减少了2项。有20项指标排名进位,8项指标排名退位,14项指标排名不变。

(二)聚力开展携手振企,帮扶解难成效明显。三季度以来,我市大力开展“绿色护航、携手振企”行动,设立“一办八组”,建立“局长全程代办”的“1+x”服务工作机制,实行“你点单、我代办”的“店小二”服务模式,积极化解企业困难,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工业降幅持续收窄。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降幅逐月收窄,7、8、9月份分别为-21.8%、-20.5、-17.3%,单月产值分别为11.81亿元、13.65亿元和15.65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8.7亿元,同比下降17.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5.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下降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了6.6个百分点。

2.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8318万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8306万美元,同比增长22.5%,增速比二季度提升了34.4个百分点,增速列丽水第二。三季度,我市推出了鼓励外地流通企业来本地出口的优惠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份新增外地来本地出口额达5416万美元 ,占前三季度出口总额的29.6%。

3.结构质量不断改善。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今年以来完成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6.84亿元,同比增长4%,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4.9%。实施了关键工序自动化改造、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两化融合建设等40个机器换人项目。加快推进“腾笼换鸟”,通过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建设用地、“六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工作,腾出有效空间,制定出台《关于“园区以外基本无工业、园区之内无非生态工业”切实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共整治“低小散”企业146家,改造提升97家,拆除违建面积18.1万平方米,盘活工业用地248亩。全市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不断提高,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1.5、3.6、0.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8.7%、35.0%、16.2%;新产品产值率13.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7个百分点。

表二、2015年三季度四大结构性指标占比情况

指标

名称

绝对值

(万元)

增速

(%)

丽水平均增速

(%)

增速

排名

占比

(%)

去年同期占比(%)

高新产业增加值

70984

8.6

2.2

3

35.0

23.4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78519

1.4

-6.2

2

38.7

38.8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

32909

3.8

-1.9

4

16.2

13.9

新产品产值

135712

12.91

3.51

3

13.8

10.1

4.企业困难有效缓解。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工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龙泉市汽车零部件百亿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龙泉市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等一系扶持政策,目前共收集企业难题100余个,协调解决60余个,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成立化解企业“两链”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两证”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两链”风险化解初见成效,协调解决8家企业涉及“两链”风险金额1.7亿余元,对工业园区54家未办理土地证企业和83家未办理房产证企业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1家企业正在土地挂牌,3家企业可启动挂牌办证。建立企业“助保贷”合作平台,注册资本金4000万元;设立小微企业帮扶基金(2000万元)和龙泉市企业家协会应急转贷基金(5000万元),着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9月底,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共为17家企业授信5230万元,放贷2980万元,应急转贷基金共办理64笔金额2亿余元。

(三)着力推进项目攻坚,投资拉动作用凸显。我市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生命线来抓,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政策处理攻坚月”和“重点项目政策处理集中再攻坚活动”,出台了《关于印发〈2015年加快项目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机制”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月一汇报,一月一点评,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固定投资增速加快。从4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月走高, 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71亿元,同比增长13.8 %,增速高出丽水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列丽水市第2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4亿元, 同比增长9.2 %;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完成27.58亿元,同比增长14%,民间投资增速首月超过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4%,比上半年增加了6.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完成9.7亿元,同比增长11.3%。

2.重点项目有序推进。36个重点项目纳入政策处理攻坚活动,已全面完成18个,新开工建设项目3个,通过政策处理征收林地156.7亩,土地57.4亩,拆除房屋、厂房48212平方米,为项目推进扫清了障碍。前三季度,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75.6%。17个丽水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6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83.1%。4个省“411”项目完成投资2.2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7.5%。52个龙泉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99亿元,1-9月份有38个项目开工在建,完成投资22.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6%。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食用菌全产业链提升建设项目、龙浦高速公路、青瓷学院、龙泉浙大中学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完成协议利用内资28.4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1.1亿元,浙商回归资金11亿元,大项目引进9个,同比分别增长 20%、87.8%、100.3%、100%,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57 %、89%、91%、100%;协议利用外资11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3%、104.8%。三季度以来,我市将列入重点攻坚的12个促签约项目和18个促开工项目实行“三张清单”交办,成效明显。落地工业园区低丘缓坡区块的9个项目预计10月底可以全部进场开工。浙西南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市场项目已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有望年底前开工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矿泉水等招商项目潜力较大。

(四)协力培育富民产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服务业相互融合度越来越高,有效促进了增产增收。1-3季度,我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460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6385元,同比增长8.5% ;增速分别列丽水第1、2位。

1.农业经济效益良好。粮食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在24.4万亩左右。食用菌生产提质增效,生产代料香菇0.8亿袋,代料黑木耳1.2亿袋,段木灵芝5000立方米,全国灵芝大会在龙泉成功召开。茶叶产销两旺,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6.1万亩,产量1830吨,同比增长8.9%,产值2.52 亿元,同比增11.1%。高山蔬菜效益激增,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7.1万亩,产值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30%;蔬菜价格与去年相比上升了35%左右,尤其是茄子(亩产上万元)、四季豆价格猛增。畜牧业经济效益明显,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出栏10.4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3%和4.2%。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水果种植面积1.51万亩,铁皮石斛、浙贝母、元胡、括楼(吊瓜)等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多亩。

2.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30.7%。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家乐综合体有序推进,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星级农家乐306户(今年新增27户),餐位21221个、床位2085张,从业人员近5000人;成功举办安仁、小梅、上垟、屏南、岩樟、城北等8站乡村漫游活动,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198.3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和27.6%。

3.服务业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完成服务业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16.7%。加快发展以剑瓷文化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青瓷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实现8.9亿元、3亿元、3.7亿元、7.9亿元、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4%、7.2%、24.6%、8.6%、16.9%。新增3家服务业限上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速放缓,除大环境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全市产业结构不优,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虽然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 工业经济下滑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处在关键期,市场、政策倒逼转型与企业应对能力不足矛盾突出,工业经济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预计在今年难以扭转。一是停产企业难以恢复生产。巨泰特钢等9家停产企业短期内基本难以恢复生产,9家停产企业2014年产值达38.8亿元(其中巨泰一家就达29.57亿元,巨泰2014年前三季度产值为20.2亿元,如果去除巨泰因素,今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产值降幅约为2%),影响巨大。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目前全市173家规上企业中仍有56家产值负增长,负增长面达32%;10家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3%;五大行业中,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加工、新兴产业三个行业产值还是负增长,分别下降5.7%、3%,38%。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依然严峻,企业利润下降、订单减少,企业生产、投资信心不足,半停产、产能下降企业增多等现象同时存在。三是工业缺少新增产能。当前我市工业投资统计库中,本年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4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占项目总数的31.5%,项目储备量偏少,缺少大项目支撑,工业项目投资慢、产出低的问题较突出,拉动工业产值增长的动力十分有限。到目前,今年没有新投产项目,小微企业成长速度也较慢,只有1家企业申报“小升规”,现有存量企业发展整体缓慢,无法弥补关停企业造成的工业产值缺口。

(二)金融风险隐患需要高度关注。在当前实体经济困难不断加大的形势下, 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逐步突显。一是不良贷款“双升”还在延续。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33亿元,比年初增加 2.85亿元,不良贷款率3.32%,比年初上升2.17个百分点。同时9月末潜在不良贷款余额还有1.44亿元。二是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加大。经调查,目前全市有贷款企业476家,其中有担保贷款的企业328家,担保贷款金额21.7亿元,涉及担保链企业216家。初步掌握,存在“两链”风险的企业在40家以上,目前已发生“两链”风险的企业11家,涉及担保企业32家,担保贷款2.05亿元。三是资金紧张还在延续。企业普遍反映应收账款增加、回款期限延长,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虽然我市及时设立了小微企业帮扶基金以及企业家协会转贷基金,但短时间内受惠企业还不广。初步了解,目前全市有资金需求的规上企业50多家,资金缺口约5亿元。

(三)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不容小觑。房地产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市房地产从去年以来持续低迷,对整体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落下拉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今年1-3季度仅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8亿元,同比下降0.2%,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8%,而2012年、2013年占比均达到17%以上。我市今年以来没有新开工项目,到目前房地产开发出让土地还是为零。二是房地产低迷不振对我市GDP贡献度明显下降。1-3季度,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同比下降0.7%,对GDP贡献率为-0.5%,对GDP的拉动作用基本为0。三是影响了税收增长,1-9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中,房地产业入库1.21亿元,同比减收0.37亿元元,下降23.5%,作为我市第一大税源行业的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房地产业减收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

(四)投资持续增长压力仍然较大。虽然当前投资增速加快,但要完成年度目标仍然需要较大努力。一是民间投资增长还有待加快。1-3季度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虽然增加到45.4%,但与全年占比要达到60%的目标差距较远。主要原因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以2014年基数计算,这两大块投资占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3.4%,但目前仅完成17.7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9.3%。二是新建项目开工率偏低。52个重点项目中19个新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2.86亿元,1-9月份共完成投资1.1亿元,只有5个项目开工,分别是黄灌防洪堤景观工程、休闲养老中心(一期)工程(丽水重点)、亿宣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沥青混凝土和稳定土建设项目、龙祥观建设项目、浙江铭峰管道装备有限公司不锈钢合金管等生产线项目。14个未开工项目中,53省道龙泉安仁至西街段公路改建工程、中国南方黑木耳市场项目、浙江国镜药业迁建项目等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都在1亿元以上,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完成影响较大。

(五)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日益加大。前三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民生支出13.89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财政支出总额的78.4%。财政八项支出12.06亿元,同比增长20%,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8%。今年以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产,房地产业持续低迷,使我市税收增长空间不断压缩。同时,受政策调整因素影响,政府性融资收入、土地指标调剂收入急剧减少,1-9月,完成政府性融资收入6.5 亿元,土地指标调剂收入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5亿元和2.8亿元,同比下降18.8%、48.3% 。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增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津补贴政策新增3个多亿等形成新的支出压力,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下阶段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振奋精神、积极作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稳增长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努力完成年度计划主要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合力促投资。一是强化考核督查。抓好责任落实,制定项目推进工作任务挂战图,将四季度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层层落实,对工作完成实绩、进度、排名进行实时通报和督促。二是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对仍未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梳理,倒排计划,明确每个项目的开工时间、计划进度。确保53省道龙泉安仁至西街段公路改建工程、赵麻淤至下堡公路工程、国镜药业等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抓紧推进黑木耳市场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加快促进河阳公寓二期、工业园区滨江商住地块二期等房地产项目落地开工。三是加快招商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快低丘缓坡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城东区块政策处理工作,确保项目有地可供,加快“腾笼换鸟”步伐,推进农林用地集聚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推进精准招商,对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矿泉水等招商潜力大的项目,进一步做好招商工作。确保浙江国镜药业迁建、龙泉精泉工业卫浴配件及学习桌生产线、浙江金宝得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及模具生产线等招商项目按时开工。四是加快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溪北污水处理厂、披云山景区开发三个项目实行PPP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合作,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挂牌新三板、发行企业债券等。

    (二)合力挖潜能。一是加快“小升规”工作,筛选一批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促使其早日上规模。二是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尽快落实查田生物质发电区块、八都大坦区块竹木加工产业孵化基地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年内建成并完成部分企业整合入园。三是全力实施《龙泉市汽车零部件百亿产业培育计划》、《龙泉市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等产业扶持政策。

(三)合力强服务。一是继续开展携手振企。充分发挥一办八组效能优势,巩固扩大帮扶成效,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切实有效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实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二是切实做好“两链”风险防范。密切跟踪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变化,进一步加大“两链”风险处置力度,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三是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深化“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活动,建立完善融资转贷机制,狠抓资金兑现、企业减负和分类帮扶。加强对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和应急转贷基金运行情况的监管,确保企业渡过融资难关。继续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确保完成新增存款13亿元、新增贷款13亿的年度信贷计划,进一步明确信贷支持重点,把有限贷款增量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两证办理,解决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切实做好不良债务处置。  

(四)合力惠民生。一是切实加大民生生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金设立、提升产业产能和企业转型升级等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二是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富民产业,加快低保兜底、结对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多种帮扶举措有序推进,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三是加快推进民生项目。今年计划安排涉及民生改善的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36亿多元,主要在教育、文化、生、民政、旅游、科技、住房保障等领域,要确保所有项目及时开工,并完成投资计划任务。

(五)合力抓谋划。一是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加快15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进度,下大力气谋划好“十三五”规划纲要。二是谋划好特色小镇。加快青瓷小镇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宝剑小镇规划,谋划好红色小镇、历史文化小镇、氧吧长寿小镇等特色小镇,使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做好项目谋划。切实谋划好明年政府投资项目和“十三五”重大项目,加大项目储备量。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