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 > 龙泉市教育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002656230/2012-32155   发布机构:龙泉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2012-12-11   文号:-

龙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进乡入校”大走访活动工作方案

文章来源:龙泉市教育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2-11 17:25:28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根据中央、省、丽水市、龙泉市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深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成果,经教育局党组研究决定,积极组织开展以“进村入企访市场、助推发展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简称“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结合龙泉市教育管理实际,开展龙泉市教育局“进乡入校”大走访活动。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围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进乡入校”来体现“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示范行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着力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努力解决基层学校、教师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努力提升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一)、“进乡入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欣波

副组长:李建南

成员:张 进、丁予珙、雷 雱、刘 钊

(二)、分设六个工作小组

第一组

组长:周欣波

责任科室:电教中心

专家组成员:徐承宪、刘建伟、张红、项志明

负责学校:全市初中。

第二组

组长:李建南

责任科室:计财科

专家组成员:徐福汉、叶泉香、钟小伟、丁金龙

负责学校:绿谷教育集团

水南小学、河村小学、兰巨小学、剑湖小学、绿谷外国语实验学校、小梅镇小、青溪小学、查田镇小、茶丰小学、屏南镇小

第三组

组长:张 进

责任科室:教育科、监察室

专家组成员:叶根海、叶裕东、吴孝光、雷绍林、郑爱芬

负责学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实验小学、大沙小学、凤鸣小学、城北乡小、上东小学、黄鹤小学、道太乡小、供村小学、双平小学、王庄小学

第四组

组长:丁予珙

责任科室:招考中心、督导室

专家组成员:胡培兴、陈永飞、兰盛龙、刘建琴

负责学校:东升教育集团

东升小学、塔石乡小、林垟小学、安仁镇小、福源小学、龙南乡小、义和小学、建兴小学

第五组

组长:雷 雱

责任科室:办公室、工会

专家组成员:姜金富、毛锦伟、胡庆伟、方伟华、丁枝仁

负责学校:西新教育集团

西新小学、锦溪镇小、双岭小学、住龙镇小、岩樟乡小

第六组

组长:刘 钊

责任科室:人事科

专家组成员:朱少刚、张松青、谢庆友、汪敏锋、吴利花

负责学校:南秦教育集团

南秦小学、瀑云小学、宏山小学(南大垟小学)、上垟镇小、八都镇小、竹垟乡小、宝溪乡小、泗源小学、南窖小学

三、重点内容

开展“进乡入校”活动,要求局机关干部深入到全市各乡镇学校,帮助学校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结合发展性督导评估,帮助学校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共建和谐校园。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检查农村小学八项工程实施情况。即: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城乡教育一体化工程、小班化教学工程、学生营养餐和住校生管理工程、校本课程开发(社团组织)工程、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学校信息化工程。

2、检查创强工作要求巩固情况。(见附表2)

3、了解指导学校特色建设情况。

4、指导开展质量提升工程。

四、活动步骤

“进乡入校”大走访活动从2012年4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部署阶段(4月初)

完成思想发动、制订计划、部署安排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5月至8月底)

按照工作方案,由领导班子带队,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单位,全面开展“进乡入校”大走访活动,切实为学校发展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未能当场解决的各类诉求与难题要进行统一收集汇总,集中会办解决。

第三阶段:落实整改阶段(9月至12月底)

将“进乡入校”大走访活动中查找出来的尚未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列入2012年破难攻坚行动计划进行集中解决,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第四阶段:拓展深化阶段(13年1月到7月底)

立足长远,巩固活动成果,及时把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落实到创先争优的要求中去,落实到推动、促进科学和谐发展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建立健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推进项目、解决难题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进乡入校”立足于促帮扶、重实效,真正为基层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乡入校”过程中,做到不干扰基层工作,不给学校添麻烦,不干预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严格遵守“五不准”规定,接待安排从简。“进乡入校”工作人员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机构负责人:
机构负责人:
机构地址:
联系方式:
办公时间:
公开电话:
邮  编:
传  真:
邮箱地址: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