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字解读:关于《龙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索引号:00265661x/2023-00089 生成时间:2023-01-05 09:30:30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图解链接:点击查看图解

2021年11月1日,《龙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由市科技局联合市发改局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指导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龙泉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义十分重大。《规划》把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作为总目标,为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描绘了“路线图”“施工图”。

一、科学研判科技强省建设的形势任务

“十四五”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规划》强调,要围绕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其建设背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围绕“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以“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作为历史使命,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战略目标定位准确,任务举措重点突出、实施路径清晰明确,为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的龙泉复兴路径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是挑战机遇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市科技创新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科技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优质创新主体缺乏、规模偏小,创新资源瓶颈制约相对突出等。同时,也迎来历史机遇,我国正处于从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的关键时期,浙江省加快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丽水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加速推进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龙泉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之路。

三是创新需求前所未有。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引领和强有力支撑。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塑造龙泉更多发展新优势,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因此,在谋划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思路和举措中,我们注重处理好自主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研发与应用的关系,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

二、准确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总体思路

《规划》紧扣“为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的龙泉复兴路径提供科技支撑”新使命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围绕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力争“科技创新鼎”的总体思路,既强调立足当前的现实性、紧迫性,也体现着眼长远的前瞻性、战略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一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围绕大智造、大健康、大文旅等主导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聚焦龙泉科创源头匮乏等科创短板和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驱动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实现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全链条、多领域、多环节全面提升。

二是创新驱动,人才先行。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集聚人才,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是高端引领,数字赋能。坚持高端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大健康、大智造、大文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紧跟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以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动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先行实践,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是绿色发展,开放协同。坚持“发展服从于保护,保护服务于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把握开放创新趋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系和丽水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浪潮,深化市校合作,加强与秀洲区、萧山区等地区的山海协作,进一步集聚优势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合作格局。

三、系统部署科技强省建设的关键举措

《规划》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绿色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做出了系统设计,既加强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突破,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打造浙西南科创基地,争创浙西南科创高地。按照“走入‘一带一路’、融入长三角、接入海西区”的思路,高标准建设集总部经济、科创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养、品牌营销、国际合作、创业孵化、创新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浙西南科创基地。围绕“三大一新”产业布局,提升双链交融,建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充分利用创新飞地拓展创新资源,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不断扩大检验检测平台影响力。充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资源,依托浙江省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大市校合作平台。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建立“产业导向、行业主导、政府监督”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建实工匠培育平台;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谋划龙泉市科创双创园项目建设,建优创新创业平台。

二是大力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规划》强调“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是龙泉创新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实现龙泉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的推动者和创造者。”要深入实施领军企业上市零突破工程,聚力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队伍,切实加强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培育力度。要强力实施科技创新“三清零”工程,狠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要加速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

三是倾力实施创新成果集聚行动。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繁荣技术市场,进一步深化网上技术市场,开通科技成果网,实行线上线下融合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扶持专项,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是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深入推进“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及“绿谷英才”“科技英才”等计划,强化精准引才,推动高端创新人才集聚。深化“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梳理人才团队合作清单,完善柔性引才,促进科创人才团队合作。积极推进“绿谷工匠”计划,立足本土技能人才,培育新时代工匠。

五是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创建大智造、大健康、大文旅三大产业“链长制”,突出创新赋能,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与浙江大学、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竹、茶、菌、蔬”等农业、林业新品种育种研究。加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提升综合体金融服务能力,以科技服务业发展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有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全省“科技大脑”智慧决策支撑系统和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智治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建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改革备案制,推进科创领域服务优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与导向作用,扩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专项债券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规模。

七是聚力开展高效能科技惠民。重点围绕食用菌、蔬菜、竹木、茶叶、中药以及乡村大健康等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科技特派员需求库,提高技术专家与产业科技需求匹配的精准度。加大“智慧医疗”建设力度,支持大健康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探索与发达城市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争取更多、更好具有医学实用性和一定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龙泉转化。以5G城市建设与人工智能场景试验与应用平台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切实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

此次《龙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印发实施,迈出新时期我市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新步伐。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浙江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模范生”新使命新要求,奋力推动科技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努力实现“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作出更大贡献!

四、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龙泉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578-7262273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