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泉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索引号:002656556/2022-51721 生成时间:2022-04-08 11:27:52 发布机构:龙泉市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图文解读链接:点击查看图文解读
视频解读解读链接:点击查看视频解读

龙泉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强”成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龙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龙泉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省教育厅、丽水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巩固“两高普九”成果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市这个中心任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校网调整步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均衡教育初现成效,2010年通过了省教育强市验收。

1.学校布局逐步合理

2005学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10所,小学4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教学点84个。“十一五”期间,我市根据中小学原有布局情况,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了校网调整步伐,两所职业高中并为1所,共撤小学7所,小学教学点82个,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3个。改完小为教学点1个。新建初中1所,新成立高中1所。至2010年学年,全市共有中小学47所(不包括教学点),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8所,小学36所(教育集团以一所学校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3个。

2.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快了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累计投资达4.07亿元。三校合并组成新的中职校,并进行了扩建,东升小学实施了整体搬迁,龙泉二中、龙泉三中、龙泉四中进行了扩建,实验幼儿园动工兴建。

依托“四项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造食堂面积10892㎡,宿舍面积23552㎡。建立完善校舍维修长效机制。2009年开始实施校安工程,投资1.2亿元分三年对全市校舍进行加固改造。

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不断加大。到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总量已达2847万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285万元,计算机总量达4151台,计算机室63个,生机比达7:1;已配多媒体453套,班套比为1.6:1;所有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有14所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所有学校安装了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音体美劳卫器材的配备得到重视。到2010年底,全市音体美劳卫器材总量620多万元。

3.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一是创新教师引进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三是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四是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培训各科教学骨干。全市现有教职工2740人,其中专任教师2515人,高级职称276人,中级职称1269人,初级职称765人。全市共有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3人,丽水市级学科带头人30人,龙泉市学科带头人49人,龙泉市农村学科带头人25人。全市现有幼儿专任教师(含园长)605人,专任教师中41%持有合适的教师资格证书。

专栏2  “十一五”期间龙泉市师资情况变化表

项      目

2005年

2010年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97.84

99.79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94.48

99.59

普高教师学历合格率(%)

83.66

98.3

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

61.9

91.14

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

80

98.29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4.85

10.97

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42.29

50.46

4.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有了一定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班)143所(个),14个乡镇建立了中心幼儿园,全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从2005年的80.5%提高到93.79%。全市有省三级幼儿园10所。

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6—11周岁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巩固率为100%;12—14周岁适龄少年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75%和99.6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7—15周岁“三残”儿童入学率94.12%。

高中段教育较快发展。初升高比例从2005年的85.07%上升到2010年的93.83%,职高与普高招生比保持1:1。龙泉一中办学规模保持在47个教学班,2010年学生数为2491人。2009年成立求是高中,2010年共17个班级,学生数为850人。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243亩,教职工215人,教学班69个,在校生3153人。陶瓷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陶瓷工艺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特色制造业实训基地”,2007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加强乡镇成技校、中职校劳动力培训中心和成教专干队伍建设,五年来完成预备劳动力培训1000多人;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共11000多人。

5.教育发展趋向均衡

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龙泉山区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城镇的特点,多模式开展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工作,建立了市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制度,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建立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建立了龙泉二中——安仁中学教育共同体和龙泉三中——民族中学教育共同体。三是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绿谷教育集团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四是实施农村中心校模式。组建了安仁镇小带动福源小学和八都镇小带动南窖小学两个中心校办学模式。五是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实行农村学科带头人制度,给予农村学科带头人奖励津贴,鼓励有志于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

此外,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安排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应贫困而辍学。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课程改革积极推进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渐趋完善。建立了符合教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从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效率意识等方面的现代教学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以此引领和规范教学。为全面提升我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并实行学年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一整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渐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7.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十一五”期间,加强了教育内涵的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教育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突破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如东升小学的“旭日雏鹰大行动”活动、茶丰小学的“茶丰少年自制体育器材展示活动”。

以“快乐大课间”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锦溪镇小的“竹竿舞”、绿谷教育集团河村校区的“校园集体舞”。

以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08年投入100余万元,在小梅镇建立了丽水市首家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心。在农村学校开展以蔬菜、笋竹、水果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基地建设,80%以上的农村学校建立了劳动基地,面积达80余亩。

以剑瓷文化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充分挖掘龙泉深厚的剑瓷文化,弘扬龙泉乡土文化,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研究开发龙泉剑法《欧冶试剑》,开展“万人舞剑”活动,并在2007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闭幕式上,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获得最佳项目奖。2008年始,全面实施“剑瓷文化推广工程”,开展乡土教育,创建学校特色教育。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市区教育资源仍然紧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区就学少年儿童不断增加,导致市区学校教学资源紧缺,就学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专用教室缺乏,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开设不足。二是班额大。按省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初中班额不能超过50人,小学不能超过45人。但我市市区学校班额超标,小学每班平均54.5人(不包括外围学校和民办小学),初中每班平均52.75人(不包括民办初中)。三是初中学校寝室十分拥挤,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学生增多,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量过低。如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用地面积为13.3m2,生均建筑面积为6.36m2,生均图书为22.1册,而省平均值分别为22.2m2、8.9m2、29.8册。

2.师资队伍力量比较薄弱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队伍素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优秀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全市只有一位省特级教师。其他名优教师的比例也低于全省平均值。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只有78.62%,比全省86.9%的平均值低8个多百分点;初中本科学历比例71.10%,比全省83.8%的平均值低12个多百分点。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教师不足,尤其农村学校。少数小规模农村学校,还存在包班现象。中职校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短缺。同时,面对现代社会和教育事业的新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保健教师的需求也显得较为迫切。

(3)城乡师资均衡有待加强。农村高级职称教师明显低于市区,且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市高级职称298人,农村只有4人。全市36个丽水市学科带头人和48个龙泉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分布在市区学校。近年来,市区中小学教师的补充主要从农村选拔,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或轻或老,存在青黄不接现象。

(4)教师职称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虽然出台了《龙泉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聘后管理办法(试行)》([2007]129号),深化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工作作风转变。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教师专业素质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太适应,缺少持久有效的专业支持,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3.学前教育明显滞后

“十一五”以来,我市的学前教育纵向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横向看,与其他县(区)的差距仍然较大,成为我市十五年教育的“短腿”。具体表现在:

(1)园数多,规模小,缺少示范性

我市共有幼儿园143所,班级数427个,平均每个幼儿园仅2.98个班。幼儿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只有7所,多数在100人以下。班级数仅1个的有39所,幼儿数在20人以下的有29所。

在农村,由于地广人稀,幼儿园规模更小。还有部分乡镇未建成中心幼儿园,已建成的中心幼儿园,等级园只有3所。公办示范性骨干幼儿园缺乏,难以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2)投入少,条件差,环境亟待改善

我市目前学前教育基本上由民办幼儿园承担,多数民办幼儿园租房办学,或改装住宅用房。办园条件非常简陋,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幼儿园“有园无院”,园舍非常小,室内光线昏暗,床铺拥挤不堪,没有室外活动场所。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缺乏,办园条件亟待改善。

(3)师资弱,素质低,队伍不稳定

我市幼儿教师虽然学历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专业能力、理论素养仍有待提高。多数幼儿园的教职员工配备不足。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险,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幼儿园更难招聘到幼儿教师。

(4)管理不科学,教学不规范,安全隐患多

不少园长素质较低,办学理念落后,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部分幼儿园对教育工作缺少统筹的安排,安全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存在“小学化”现象,农村幼儿园更为严重。多数办园者重利益轻管理,存在脏、乱、差现象,个别幼儿园还用三轮车接送幼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十一五”期间,政府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相对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偏小,预算内教育经费总体不足。“十一五”以来,尽管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部分年份未能完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要求。

(2)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学校运行经费较为紧张。我市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虽然逐年提高,但只能保证不低于省定的最低标准,与学校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高中段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就更低,每生每年只有20元。从近几年中小学校的开支情况来看,维持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小型校舍维修等基本的教育教学运转经费都很紧张,普遍存在资金缺口。

(3)高中段学校建设仍有银行贷款3700万元。

(4)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教师培训费、学前教育经费等专项经费保障不到位。虽然借创建教育强市的东风,按最低标准基本配齐各校教学仪器设备,但这是一次性的,后续的更新和维护资金则没有着落,将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5.教育技术水平依然较低

“十一五”期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应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资金不足,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快消耗的项目,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保障经费,才能确保教育装备的健康发展。

(2)城乡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相对滞后,主要是信息网络亟待改善,80%的农村学校仍采用低速ADSL接入;而市区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多、班额大,且校舍紧缺,很难按标准配备计算机房,计算机生机比低于农村学校。

(3)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兼职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装备效益的发挥,有待于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和实现全面小康”两大战略目标,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保障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龙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有效的知识服务。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巩固教育强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学前教育上等级;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普通高中形成优质化和特色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争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1.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教育布局、层次、类型结构趋向合理,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明显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全面提升。

2.教育普及程度继续提高。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到2020年,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开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3.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形成。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多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普遍提升。

4.教育公平更加广泛。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完善教育资助制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和辍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人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得到全面保障。为学生建立学业、心理等更多样的帮扶体系,维护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学习尊严。到2015年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到2020年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0%,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0%以上。

5.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全面建成互联互通信息网络,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到5:1。所有中小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基本达到配备标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获得知识能力普遍提升。

6.办学体制更加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学校自主办学、政府依法管理的机制趋于健全。

专栏3  龙泉市“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168工程

1个目标:力争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大任务: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发展;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8大工程: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学校创建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浙闽赣边界区域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程。

7.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转变育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校提升内涵,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三、发展任务

(一)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发展

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巩固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提高等级幼儿园比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完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城镇化的推进和美丽农村建设,完善市区和农村幼儿园布局,加强和扶持农村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鼓励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办好村幼儿园(班),加快构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体系。到2015年,机关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达到省一级幼儿园标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达到省定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创建学前教育达标乡镇8个,示范乡镇5个。

切实提高保教质量。根据省幼儿园办园标准和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引导和促进各类幼儿园上水平。逐步增加幼儿教师事业编制数量,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鼓励幼儿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开展0-3岁婴幼儿的保教工作。到2015年,建立早教基地2个。

强化政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各项政策和待遇。至2015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比例达到8%以上,公办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达到公办小学预算内生圴教育经费的1/3以上。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建立贫困家庭学前儿童资助体系。

(二)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优化学校布局,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小班化教学。到2015年和2020年,班级学额小学分别控制在每班40人和35人以下,初中控制在每班45人和40人以下。

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任教。增加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全面实施“教育集团”、“城乡教育共同体”、乡(镇)中心校模式等集团化组织方式,改进和加强薄弱学校内部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普通高中和中职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办法,努力减少各类择校现象。到2015年,集团化办学覆盖全部农村学校。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善帮扶机制,落实任课教师的帮扶责任。继续安排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到2015年,实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三)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继续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化解龙泉一中的负债,加快完成龙泉浙大中学建设,并投入使用。大幅度改善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达到省定标准。控制班级学额,减少大班额。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力争有一所普通高中进入全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行列。

努力提高高中教师队伍素质,省、市级高中骨干教师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高,学科队伍结构趋向合理。课程设置更加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步形成。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化培养取得成效,高考竞争力普遍提高。

(四)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培养体系,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中职校学生巩固率达到95%;中职毕业生都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应届毕业生创业实践率达到30%,升入高一级院校的比例达到30%左右。

实施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到2015年,中职校创建特色专业2个、新兴专业1个、骨干专业4个。争创省级改革示范校、优质特色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加强中职校基础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以及学生管理能力。到2015年中职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达到70%。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内外结合,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条件。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省级教育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为抓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培养机制,组建职教集团或联盟。加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的紧密衔接,全面推进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和岗位要求的耦合度。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的各项规定,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推进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中职校丰富的资源,加强对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提高城乡居民的学历层次和劳动技能。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深入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扩大学生及专业资助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五)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

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努力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需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全面提高残疾人教育基础能力和整体水平。

建设培智学校。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加强特殊教育,到2015年,全面形成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的要求,把养真中学改制为民办的培智学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轻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使随班就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充分满足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需要。配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齐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任务教师、班主任轮训工作。

努力增加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同类普通学校10倍。继续对残疾学生实行学费、住宿费减免政策,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待遇。设立特殊教育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学习网络和公共平台建设,加强继续教育管理和指导,为社会成员继续学习提供便捷、低廉、高效的支持和服务。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使继续教育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社会成员的目标追求,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坚持服务职业能力开发和服务生活并重。在服务社会成员就业和专业发展的同时,重视知识传授更新,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坚持学校承担和社会组织参与并举,鼓励公办、民办机构共同提供成人教育产品。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

四.重点工程

(一)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工程

在“十一五”学校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校、幼儿园布局。

市区规划建设龙泉市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水南中心幼儿园、南秦中心幼儿园、西新中心幼儿园、南大垟幼儿园和大沙幼儿园。全市所有乡镇均完成中心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标准的中心幼儿园,每一中心村都建立幼儿园(班),农村幼儿教育网络基本得到完善。总投资20000万元。

扩大市区小学容量。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沙校区扩大到到36个班级;新建36个班级的南大垟小学;动工兴建大沙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12300万元。

撤并部分小规模农村小学。撤林垟小学,并入塔石乡中心小学。撤黄鹤小学,并入城北乡中心小学。撤南窖小学,并入八都镇中心小学或瀑云小学。撤建兴小学,并入龙南乡中心小学。撤王庄小学,并入安仁镇中心小学和双平小学。为方便边远山区孩子就学,继续保留碧龙教学点。

调整民办教育体制。回购剑瓷外国语实验中学校舍,并入龙泉三中。回购绿谷教育集团外国语校区,并入绿谷教育集团水南校区。养真中学改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进行培智教育,覆盖周边县区,争取办出特色。育才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到36个班。总投资1200万元。

扩大普通高中容量。建成龙泉浙大中学,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人,总投资15000万元。适当减小龙泉一中办学规模,由现在的47个班减少为42个班,在校学生2100人。

到2015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6所,小学31所(教育集团以一所学校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中小学42所(不包括教学点)。

(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程

在巩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到2013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所,预算投入16410万元。机关幼儿园创建省一级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并达到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创建省二级幼儿园2所,省三级幼儿园19所,所有幼儿园达到准办园标准;各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80%以上的中心村有幼儿园(班),创建学前教育示范乡镇5个,达标乡镇5个;三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招生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幼儿园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70%以上;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学校创建工程

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基准标准》,以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改造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新增用地面积133.3亩,改建校舍64799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40889平方米,总投资14772.6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318万元。到2015年,标准化学校达到80%。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围绕浙江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评估的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个性地实施现代化学校创建,鼓励各类学校从标准化办学走向自主发展、个性立校和内涵提升之路。到2015年,创建现代化高中3所,现代化初中4所,现代化小学6所。

(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改工作。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将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多层次的人才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对话、探究”的教学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全面加强体、卫、艺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规程》,对学生切实加强“五爱”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校园育人”、“课程育人”、“团队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家庭育人”等六大育人工程;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在其他各学科的渗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规范办学,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决制止增加课时、提高难度、集体补课、超作业量、频繁考试、成绩排名等违规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和劳动艺术教育。继续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面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培育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配齐中小学学科教师,开足规定的音乐美术课程,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和具备必要鉴赏能力。办好校园艺术节,丰富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提高欣赏美创造美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继续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把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常态要求。以学生素质实践基地为龙头,积极开辟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2015年,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8%、99%、98%、95%以上。30%以上的小学教师达本科学历,5%以上的中学教师达研究生学历。全市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其中70%以上专任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上岗持证率达到80%。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乐于从教,善于从教。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引导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

努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加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实施全员培训,并与教师资格登记制度相结合。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积极推进新教师、新任校(园)长的适岗培训。完善中职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全面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经费保障,市财政按每年不少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各中小学校按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各校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创新校本培训办法,推进教师自主学习,建设各具特色、符合实际和需要的教师队伍。

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标准,降低生师比。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我市教师队伍,确保入职教师的基本素质。根据新课程标准,配齐各科专职教师,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和计算机教师。健全骨干教师制度管理。完善龙泉市级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德育)带头人、名师层级培养。落实丽水市绿谷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激励与考核相结合。设置专项名优教师奖励资金,支持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和学历提升,造就一批教学骨干领军人才。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巡回讲学等帮教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出台《龙泉市教育质量奖》。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政策,推进对教师的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对不同岗位及工作的教师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考核,教师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挂钩。对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班主任等特殊岗位的教师及农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继续完善农村学科带头人制度。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到2015年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一个以上的标准计算机室;全市学生用计算机达到5:1,教师用计算机人手一台;多媒体班套比达1:1。总投资1100万元。

按照《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标准,建设好中小学各学科专用教室,配齐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到2012年市区学校100%达标;到2015年乡镇学校100%达标,完小60%达标。总投资500万元。

配齐配好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等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逐步形成一支懂教育,懂业务,会管理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装备管理队伍。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装备管理水平,积极推广使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提升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全市各校包括各种教学仪器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将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使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总投资300万元。

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教育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到2015年,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各个领域,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总投资300万元。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暂行规定》,建立学校教育网站和龙泉市教育城域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推进网上办公、网上教学,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到2015年,实现与省、丽水市及各学校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园园通”,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所有学校将建立学校网站。充分应用好省教育资源库,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制作开发适应教学需求的应用软件。总投资100万元。

(七)浙闽赣边界区域职教中心建设工程

根据龙泉和周边地区产业实际和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品牌。加快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借助与浙大“市校合作”机遇,做强做精青瓷、宝剑等特色专业,依托浙大品牌与浙闽赣边界区域联合办学、办校。总投资5000万元。

继续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和有效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依法落实财政、人事劳动、经贸、农办、工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职责,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影响面。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职业教育工作最新动态和成绩,广泛宣传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技术标兵的不平凡事迹,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行业主管部门要开展各类技术学习、比武活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表彰一批优秀毕业生、职教工作者和支持职业教育工作的热心人士。努力拓展职业教育招生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把高水平就业安置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考核指标,保证学生招得进,送得出。

充分利用全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契机,切实加快专业群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品牌专业,努力办好陶瓷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成为全市陶瓷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突出技能教育,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拓展招生渠道,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充分发挥中职校作用,全面整合职成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坚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以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建设带头人为重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职业学校师资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重点解决目前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缺失,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重要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市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订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定额,并列入市财政预算,保障中职校的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学生实习实训所需。“十二五”期间,实施中职校扩建二期;实施职业教育助学和奖学制度,加大对职业学校助学奖学的资助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八)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程

1.改善龙泉市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心条件

实施“内部提升”,“东部延伸”两大工程。启动学员宿舍、餐厅改建工程,优化现有资源。将原来4个班200人的接待能力提升至6个班300人的接待能力,将安仁、八都两所中学纳入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接待学校,实现我市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初中学员全覆盖。启动种养殖业基地建设工程,提升农村特色品牌。将中心开发建设成为集苗木、蔬菜、食用菌、生态养殖为一体的生物大观园,不断丰富劳动实践活动项目,创特色,树品牌。创造条件积极拓展中心发展空间。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投入、五年建成的总体思路,将基地东部原先纳入小学旧址扩建规划的土地征用,作为中心cs、信任背靠、空中漫步等拓展项目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优化中心活动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形成特色活动课程,提升中心文化内涵。“十二五”期间,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活动课程和活动项目,促进我市青少年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编写实践活动中心《校本课程》。坚持走教研兴业之路,凸显“青瓷文化”、“民间文化”两大特色,不断保持实践活动课程旺盛的生命力。

不断完善基地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内容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达等,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活动评价体系。

配足配齐中心专业辅导员,不断优化中心师资力量。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团队合作,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努力铺设助飞的跑道。

2.加强农村学校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根据《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意见》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盘活学校基地,因校制宜,创造特色,坚持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我市勤工俭学事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继续巩固五个丽水市级农村学校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外,重点抓好绿谷教育集团阳光农场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同时每年将建设3—5个乡镇学校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每年至少创建一个丽水市级示范基地,创建2—3个龙泉市级示范基地。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乡镇,要创造条件安排一定的土地用于学校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到2015年,全市农村学校以种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劳动基地建设面达90%以上。总投资5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育工作领导

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部门和乡镇(街道)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大力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健全学校党的组织,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建立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增加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确保全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达到省政府核定比例,到2012年达到21%以上。统筹安排相关政府性基金用于教育。提高教师绩效工资,达到丽水市中等水平。将必须由学校支付的政策性支出,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养老保险金等逐步列入财政预算;保安(门卫)、食堂工友和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员等学校后勤人员的人员经费全额逐步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学校规范用工。建立长效机制,足额安排校舍维修、教师培训、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及维护等专项资金。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高中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辅,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终身教育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将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提高爱心营养餐标准。到2015年,全面化解高中段学校负债。

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科学、规范管理教育经费及资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经费支出结构,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与办学质量相挂钩的评价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教育投入绩效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报制度。加大教育经费内部稽查和审计监督。规范收费行为。

(三)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完善公办学校体制。发挥名校带头作用,促进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集团化办学。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履行管理职责,发展管理好各类教育。落实“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增强乡镇(街道)举办学前教育的责任。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在参与和支持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健全“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办好培智教育为主的特殊教育。落实“政府主导、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举办继续教育。切实履行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有效性。建立完善教育监测评估体系、教育问责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新课程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教师积极探索和试验。全面推进小班化教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切实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逐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中的分配生比例。市中职校探索实行自主招生或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注册入学”的办法。

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坚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探索建立全面、科学、合理、开放、有效的多元教育评价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完善教师绩效分类考评制度,增加教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业绩在职称评聘中的比重,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学生的心理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人格健康状况测评、毕业离校后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监测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发布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等办法,强化质量意识,扩大社会监督。

扩大教育开放。继续加强与韩国康津郡的教育交流,深化交流内容。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教师资源流动机制。不断加强教师、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尤其是拔尖教师的流动。借助市区名校、名师等优质资源,积极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拓展延伸。每年从市区选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赴农村下乡支教,农村派相同数量教师到市区学校挂职学习。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在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探索音、体、美等专科教师的全域共享机制,推动走教等多种模式,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探索义务教育教师人力资源中心建设,统筹管理本辖区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探索建立薪资、岗位、特岗补贴、派遣一体化的用人基本制度,积极推动区域内师资的合理流动,促进优质师资的高度共享。

(四)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行为。建立完善教育申诉、调解、行政复议制度,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督和管理。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规章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规范对学生奖惩制度。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督学责任区和督导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督,建立监督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部门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

附表1  龙泉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学前教育





3-5周岁幼儿在园人数

8426

8835

9000

学前三年入园率

%

93.79

95

97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

35032

36000

36500

巩固率

%

99.83

99.9

99.9

“三残儿童”入学率

%

94.12

95

97

高中段教育





在校生

6161

7950

8500

毛入学率

%

91.91

95

97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3153

4050

4500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

30.52

50

55

继续教育

丽水

1.5

3

5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万人次

1.2

1.5

2

人力资源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8

10

12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7.8

14

19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0.5

12.5

13

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

%

60

85

90

附表2  龙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表(2-1)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和规模

规划总投

资(亿元)

“十二五”

计划投资

(亿元)

预计开

工时间

预计完

工时间

1

龙泉浙大中学

新建

市区

征地125亩、教学实验楼11575平方米、学生宿舍楼8680平方米、食堂4209平方米、艺体楼3028平方米、运动场16161平方米行政楼6677平方米等

1.5

1.5

2011

2014

2

龙泉市大沙九年制学校建设

新建

市区

按省一类学校标准建设,总用地72亩,总建筑面积21565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5个班。

0.8

0.4

2014

2018

3

南大洋小学

新建

市区

征地56亩 新建校舍18082平方米

0.9

0.9

2012

2015

4

龙二中扩建工程

扩建

市区

征地25亩,回购教师宿舍、新建体艺楼2500㎡,250米塑胶运动场。

0.35

0.2

2013

2017

5

龙三中扩建工程

续建

市区

回购学生宿舍、食堂7200平米,教师房3100平米;新建综合楼3500平米;新建风雨球场、食堂3000平方米;新建300米塑胶运动场.

0.5

0.2

2011

2018

6

龙四中扩建工程

扩建

市区

新建图书、实验楼4693M2,回购学生宿舍4320M2、学生食堂餐厅2130M2、回购教工宿舍2100M2,300米塑胶运动场。

0.4

0.2

2014

2017

7

育才学校扩建

扩建

市区

新建体育馆4500平方米,教育专家楼17500平方米

0.6

0.6

2013

1015

8

实验幼儿园

新建

市区

新建校舍15656平方米,征地20亩。

0.43

0.33

2010

2013

9

龙泉市西街中心幼儿园

新建

市区

征地10亩,新建教学楼等

0.2

0.2

2011

2015

附表2  龙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表(2-2)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建设内容和规模

规划总投

资(亿元)

“十二五”

计划投资

(亿元)

预计开

工时间

预计完

工时间

10

龙泉市南秦中心幼儿园

新建

市区

征地10亩,新建教学楼等

0.2

0.2

2011

2015

11

龙泉市水南中心幼儿园

新建

市区

征地10亩,新建教学楼等

0.2

0.2

2011

2015

12

农村中心幼儿园建设

扩建

各乡镇

乡镇22个幼儿园征地110亩

0.6

0.4

2011

2016

13

龙泉市教育培训中心

新建

市区

新建行政教学楼7000平方米等

0.2

0.2

2012

2014

14

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

扩建

全市

标准化学校改造

0.5

0.5

2014

2015

15

安仁镇中心幼儿园

新建

安仁镇

新建老师宿舍2700平方米、体艺楼2800平方米、综合楼1600平方米及200m运动场。

0.15

0.15

2011

2011

16

机关幼儿园扩建

新建

市区

新建园舍1250平方米

0.5

0.5

2012

2014

合计





8.03

6.68



附表3  龙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园舍建设规划表

幼儿园名称

建设或改

建年份

班数

建筑面

积(m2)

园舍投入

(万元)

设备投入

(万元)

性质

岩樟乡中心幼儿园

2011

3

800

80

20

公办

安仁镇中心幼儿园

2011

9

2100

400

100

民办

住龙镇中心幼儿园

2011

6

1400

240

60

公办

城北乡中心幼儿园

2011

3

800

120

30

公办

竹垟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2011

6

1400

80

20

公办

塔石乡中心幼儿园

2011

6

1400

80

20

公办

龙泉市机关幼儿园

2011

18

5600

2900

300

公办

八都镇中心幼儿园

2012

9

2100

800

200

民办

龙泉市实验幼儿园

2012

20

15310

3040

500

民办

锦溪镇中心幼儿园

2012

6

1400

160

40

公办

茶丰中心幼儿园

2012

3

800

120

30

公办

兰巨乡中心幼儿园

2012

6

1400

80

20

民办

小梅镇中心幼儿园

2013

9

2100

320

80

公办

宝溪乡中心幼儿园

2013

3

800

120

30

公办

查田镇中心幼儿园

2013

6

1400

80

20

公办

瀑云中心幼儿园

2013

6

1400

160

40

公办

上垟镇中心幼儿园

2013

4

720

100

20

公办

西街中心幼儿园

2013

12

4000

1800

200

公办

水南中心幼儿园

2013

12

4000

1800

200

公办

南秦中心幼儿园

2013

12

4000

1800

200

公办

合计

159

52930

14280

2130


附件:
附件: